第211章

沈老爺子神情平淡。

“生活用瓷,早就實現了機器量産。”

“很多瓷器廠都工業化了,你們平時用的盤子碗,都是機器做的。”

是國家科技的進步,同時也意味著一大批同行的失業。

沈姨眼神中,則明顯帶著幾分落寞,“年輕人賺不到錢,就不願意幹這一行。”

“咱們古窯村,到了現在年輕的這一代,幾乎沒有幾個選擇繼承祖輩的手藝。”

“大部分都轉行,外出打工了。”

“就好像我們這條街——除了我們老沈家,就只有隔壁一戶姓陳的人家,還有人常住,其他的都只有過年才回來。”

詹海洋沉默著,他們下午開車進來時就發現了。

村裡的街道空空蕩蕩,安靜得有些寂寥。

說起鄰家,沈姨忍不住多說了幾句。

“那陳家小姑娘小時候,跟著阿景就學過一段時間。”

“挺有靈氣的,手也巧。”

“只是後來上了高中,她學習緊張還要照顧生病的媽媽,就沒時間學了。”

沈姨剛才已經知道,原來這些對著他們的鏡頭裡,還有一個是直播鏡頭。

他們說的話,直接就會被放在網上,很多人立刻就能看到。

有些人家家裡的私事,她也不好就這麼講出來。

陳家的情況,也比較特殊。

當家的男人不是東西,跟人學跑長途長期不回家,人心就變了。

剩下孤兒寡母的,已經夠叫人憐惜了。

只是漏屋偏逢連夜雨,君蘭去年又被查出了肝病,變成了個幹不了重活的藥罐子。

小卉那乖孩子,住校都不安心,每天坐一兩小時的村巴去鎮上高中讀書。

回來了還要幫著媽媽做些家務。

提到陳小卉,沈文景口氣頓時軟和了很多。

“小卉那孩子讀書好,總是考年級前幾名。”

“老師說了,肯定能考上好大學,讀個好專業。”

“咱們這一行,得靠時間沉澱,小姑娘不學也好。”

做他這一行的,要有了名聲熬到了一定的資歷,作品才好賣。

陳家的家庭負擔這麼重,哪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給她去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