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夏日的京城,陽光熾熱地灑在每一寸土地上,給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層耀眼的金紗。皇宮內,雕樑畫棟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琉璃瓦閃爍著五彩的光芒,飛簷上的瑞獸雕塑栩栩如生,彷彿隨時都會騰空而起。禦花園裡,各色鮮花爭奇鬥豔,濃鬱的花香彌漫在空氣中,引得彩蝶翩翩起舞。池塘裡,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荷花從這些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花瓣兒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然而,在這一片祥和之中,一場激烈的爭論正在朝堂之上悄然展開。

數月前,邊境突發洪災,滾滾洪水如脫韁的猛獸般洶湧肆虐。渾濁的浪濤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而來,瞬間沖垮了堅固的堤壩,沖毀了無數房屋和農田。百姓們在洪水中驚慌失措地奔逃,哭聲、喊聲、呼救聲交織在一起,震天動地。村莊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只露出一些屋頂和樹梢,宛如孤島般在洪水中搖搖欲墜。訊息傳來,整個皇宮都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皇帝心急如焚,龍顏憂慮。他深知,這場洪災不僅關乎百姓的生死存亡,更關繫到國家的穩定與安寧。

皇帝當即召集朝中大臣,緊急商議救援之策。在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後,他果斷派遣能臣幹將奔赴災區,帶去了大量的救災物資和兵力。這些官員們日夜兼程,抵達災區後,迅速組織起搶險救災工作。他們帶領百姓加固堤壩,疏散群眾,分發食物和藥品,與洪水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搏鬥。在朝廷的全力救援和百姓的共同努力下,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奮戰,洪災終於逐漸平息。如今,洪水褪去,留下的是滿目瘡痍,被洪水浸泡過的土地散發著一股腐臭的氣息,倒塌的房屋和被沖毀的莊稼訴說著這場災難的殘酷。但百姓們心中的希望之火卻在慢慢複燃,他們在廢墟中開始重建家園,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為了感謝上天庇佑,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皇帝打算攜女狀元一同祭天。在他看來,女狀元林婉兒作為女子科舉的佼佼者,代表著新時代女性的崛起。她出身平凡,卻憑藉著自己的勤奮和才華,在科舉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天下女子的楷模。她的參與將為祭天儀式增添別樣的意義,也能向天下彰顯朝廷對女子才華的認可,以及對新政的堅定支援。

然而,皇帝的這一決定卻遭到了朝中保守派的強烈反對。早朝之上,晨光透過高大的窗戶,灑在朝堂的地面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吏部尚書周嚴率先站了出來,他身著華麗的朝服,頭戴烏紗帽,神色嚴肅,臉上寫滿了不滿與擔憂。“陛下,祭天乃國之大典,關乎國運興衰,歷來皆由皇室宗親與朝中重臣參與,如今您卻要帶上女狀元,這成何體統?女子本就不該參與朝政,更不應出現在如此莊重的祭天儀式上,這豈不是違背祖制,惹上天震怒?”他言辭激烈,聲音洪亮,在空曠的朝堂上回蕩,震得周圍的大臣們耳膜嗡嗡作響。

禮部侍郎孫成也緊接著上前一步,他身形消瘦,面容憔悴,躬身行禮後說道:“陛下,周尚書所言極是。祭天儀式傳承千年,自有其固定規制,隨意更改恐遭天譴。女狀元雖有才華,但終究是女子,此舉恐會讓天下人恥笑我朝禮儀崩壞,綱常混亂。”他的語氣誠懇,臉上滿是憂慮之色,似乎真的在為國家的命運擔憂。他一邊說著,一邊偷偷觀察著皇帝的臉色,試圖從皇帝的表情中找到一絲松動的跡象。

一時間,朝堂上議論紛紛,保守派的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在極力反對皇帝的決定。有的大臣說:“陛下,祖宗之法不可改,祭天儀式關乎社稷安危,絕不能兒戲。”還有的大臣附和道:“是啊,陛下,女狀元參與祭天,這要是傳出去,恐怕會引發天下動蕩啊。”他們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反對聲浪,試圖迫使皇帝改變主意。

皇帝坐在龍椅之上,身著明黃色的龍袍,上面繡著的金龍彷彿在雲霧中翻騰,栩栩如生。他眉頭緊鎖,靜靜地聽著大臣們的反對意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無奈,但更多的是堅定。待大臣們的聲音漸漸平息,他緩緩開口:“諸位愛卿,朕明白你們的擔憂,也尊重祖宗留下的規矩。但此次祭天,意義非凡。邊境洪災,百姓受苦,如今能順利平息,實乃上天眷顧。女狀元林婉兒,雖為女子,卻才華橫溢,她在科舉中的出色表現,證明瞭女子亦能為國家效力。讓她參與祭天,既是對她的褒獎,也是向天下昭示,我朝不拘一格用人才,無論男女,只要有能力,皆可為國貢獻力量。”皇帝的聲音沉穩有力,每一個字都彷彿帶著千鈞的分量,在朝堂上久久回響,展示著他作為一國之君的威嚴與決心。

周嚴聽了皇帝的話,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激動。他向前跨出一步,雙手抱拳,大聲說道:“陛下,您的想法固然美好,但祖宗規矩不可廢。女子參與祭天,從古至今從未有過,這是對上天的不敬,也是對祖宗的不孝。若陛下執意如此,臣等實在難以從命!”他的臉上漲得通紅,額頭上青筋暴起,情緒已經接近失控。他的身體微微顫抖著,似乎在為自己的堅持而激動,又似乎在為皇帝的固執而憤怒。

面對周嚴的強硬態度,皇帝的臉色微微一沉,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但他還是強壓著心中的怒火,耐心解釋道:“周尚書,時代在變,我朝也需與時俱進。女子科舉已經推行,女狀元已然誕生,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祭天儀式並非一成不變,適當的變革,是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潮流,讓我朝更加繁榮昌盛。朕心意已決,此事無需再議。”皇帝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他的目光從大臣們的臉上一一掃過,彷彿在向他們宣告,他的決定不會因為任何人的反對而改變。他微微仰起頭,注視著朝堂上方的匾額,那匾額上的“正大光明”四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醒目,彷彿也在見證著這場爭論的結局。

朝堂上再次陷入了沉默,保守派的大臣們雖然心有不甘,但看著皇帝堅定的神情,也知道再爭論下去也是徒勞。他們只能無奈地低下頭,心中卻暗暗盤算著如何應對這一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