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華佗的第二天,季書照常去太守府處理政務,孫策和周瑜去視察各軍的訓練情況了。

一個鬼鬼祟祟的身影摸到了季書身後,他猛地一拍季書的肩膀喝道。

“嘿!子淵!”

季書正專心致志地思考著事情,突然被人從背後狠狠拍了一下還真嚇了一大跳。他轉過頭去看到來人頓時大惱,打了一拳還回去。

“子布!你這混蛋,怎麼才來?”

張昭嬉皮笑臉地謝罪道。

“我好歹也是留守江東腹地的‘二把手’。如此忽然徵召,我怎麼也要把手上的工作都安排妥當才能動身吧,不然到時候後院生亂豈不是影響征討荊州的大計?”

季書搖頭苦笑一聲,自覺這種爭論肯定贏不了張昭,便起身拉張昭坐下給他倒了一杯茶。

這時,季書才發現張昭身後還跟著一個十一二歲左右的小書童,不覺又倒了一杯遞過去對小兄弟和善一笑。

“子布,你什麼時候收了個這麼小的幕僚?”

這裡是議事的地方,僅是弟子的話自然不便帶進來。

張昭平時雖然態度散漫,但對於正事還是毫不含糊的,可見這小兄弟應該是張昭收的參謀或書記。

季書有些好奇,這莫不是神童之類的?

“謝大人!”

見小書童恭敬地接過茶杯又放回桌子上,依然站在自己身後不停地打量著季書。張昭笑了笑,指著季書對小書童感慨地說道。

“伯言不用猜了,這位就是咱們江東兩大軍師之一的季書,季子淵。當初正是他向主公跪諫,這才保下了叛逆世家的老弱婦孺。”

在季書對張昭的話有些不知所云的時候,小書童卻臉色大變。他急忙走到季書面前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說道。

“大人一句話救下了堂兄堂弟、母親、我和弟弟,還有兩個妹妹的性命!活命大恩,陸遜萬死難報!”

這個情況讓季書有些措手不及,他連忙上前一步扶起眼前的小書童,然而書童口中說出的名字卻讓季書愣住了。

陸遜?

總覺得最近老是聽到一些不得了的名字呢。

沒想到啊······

“沒想到啊,陸康也造反了!”

說出這句話的是張昭,他嘆了一口氣,上前摸了摸陸遜的腦袋疼愛地說道。

“陸家是廬江的大世家,伯言自小喪父,由他的從祖父陸康照顧。”

“陸康在廬江也多有賢名,但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跟隨沈家一起造反。他們這些人啊,把名聲、地位、家族利益看得比什麼都重,最終卻落得一無所有。”

接受了變法的世家,從實力派變成了紙老虎。其地位雖然下降了許多但依然被一般的百姓敬畏著;家族利益方面雖然承擔了賦稅,但是田租還是有一些盈餘的,至少衣食無憂。

至於叛逆的世家,一些重要人物都被孫策處死了,背上了罵名,查抄了家產,真的是什麼也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