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求賢若渴(第1/3頁)
章節報錯
江東,建業城。
“咻”
長箭掠空,應聲中靶。
孫策看著放下弓箭的弟弟,點頭讚許。
“伯符!伯符!”
周瑜的聲音今日聽起來倒有些歡快。
只要不是來興師問罪的就好。孫策暗鬆一口氣,放棄了在孫權展示下哥哥威嚴的機會,將長弓交給身後的家丁,轉過頭道:“公瑾,今天可有什麼喜事?”
話音剛落,孫策的眼睛不由落在了周瑜身後進來的年輕書生身上。
年輕男子一身的書卷氣,舉止溫文爾雅,不溫不火的跟在周瑜身後,見孫策看了過來,微微作恭行了一禮。
厚德載物。孫策心中不由浮現出這樣的詞。
“伯符”周瑜興奮的讓開,將年輕男子推到了前面。
“這是東城魯肅,魯子敬。子敬學究天人,才華勝我十倍。有他在,江東政務就有著落了。”
周瑜看著一旁拿著弓箭的孫權,知道孫策又放著政務不管,跑來習武。
當著孫權的面,又不好埋怨孫策,加上子敬今日來投奔,暫且饒過你一次。
周瑜心中無奈地嘆了口氣,繼續說道:“不過,你別看子敬這個書生樣就被他騙了,他是出了名的豪爽,一手騎射更是了得,單以箭術來說,你未必比得過他。”
魯肅白了周瑜一眼,接話道:“周郎言過了,魯肅治理地方尚可,哪裡比得上週郎這等治國之才。”
孫策有一點卻是極好的,他尊重每一個人,從來不覺自己高人一等。這點和禮賢下士又有些不同,因為孫策根本不跟你講禮法。
只見孫策大喜過望地拉著魯肅的手就往屋裡走。
“公瑾可是很少這麼稱讚別人啊。先生願意來幫我,那是我的幸運!”
“我現在真是知道為什麼各諸侯都求賢若渴了。這一個月下來,忙得我是焦頭爛額,恨不得把那些文案撕成兩半。”
魯肅對孫策這般自來熟般有些一懵,但聞言不由嘿然一笑。
“這是因為主公進兵神速,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就打下了大片地盤。”
“相信有識之士日後必然爭相投奔。”
說話間,孫策便引眾人進了內廳坐下,府中家丁連忙上前端上茶水、點心。
坐下喝了一口茶,孫策便開啟了話匣子:“子敬,我也不瞞你,那些原來治理地方政務的官員已經走了大半,現在的江東幾乎是一個空殼。”
漢朝採用的是察舉徵辟制。
由縣城推薦孝廉,由郡城推薦秀才,經中央或者地方官員考察後徵用。
在漢朝初期,這項制度確實為朝廷舉薦了許多出身平寒的人才。但隨著朝廷的腐化,這項選官制度已經被世家牢牢把控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