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承躍隨意吃了個午飯,就乘坐公交車回到了虎泉社群衛生服務站,在診室休息片刻。

他想起了方同益對他的指示,又想起了在傾世玉顏美容中心的價目表,不免有所感慨。

但他的心很快歸於平靜。

醫療的核心是仁心仁術,目的是人和人類的健康與長壽。

將精力放在追求經濟效益上,醫術必然止步不前,而且會漸漸地失去仁心。

失了仁心,仁術也就蕩然無存,治病救人也將不再單純,醫術終將淪為掙錢的工具。

許承躍記得,在《傷寒論·序》中,醫聖張仲景說,為醫者當“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在《大醫精誠》中,藥王孫思邈更是強調,“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

總之,憑藉醫術這一技之長“專心經略財物”,許承躍是做不到的,他過不了心裡那道坎。

或許未來的某一天,他會迫於某種原因而物質化。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他會盡己所能讓那一天延後,再延後……

所以方同益的話他並沒有太在意,他不反對作為商人的方同益的這個想法,但他不能苟同和配合方同益而違背自己的本心。

醫療如果完全商業化,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他和陳瑾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開一家自己的中醫館,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實現看病自由,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怎麼治病就怎麼治病,不用看老闆的臉色。

中醫和中醫師的命運,不應當掌握在商人的手裡。

下午許承躍照常上班,還是和原來一樣,一旦投入到工作中,幾乎全部心思都放在治病上,方同益的指示直接被拋到了腦後。

作為醫者,給患者治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如何能解決患者的病痛。

如果要考慮得更多一些,那就是如何能更快更好地解決患者的病痛。

他相信陳瑾和他的想法是一樣的。

傍晚下班之後,許承躍忽然決定步行回住處。

只有四五公里的距離,步行也用不了多長時間。

到了距離青陽小區不遠的紫荊花公園,已經七點多了。

許承躍走到一棵銀杏樹旁邊,打起了形意拳。

大學期間,他是形意拳協會的會員,而且在大三的時候做到了副會長的位置。

他平時所站的樁,就是形意拳的基本功——三體式樁功。

三體式樁功把人體各部按照形意拳的要領安排成一個圓滿完整的姿勢,所有形意拳的動作都離不開這個姿勢的基本法則。

各種拳路儘管變化萬端,但原理和要領與三體式是一致的,所以有“萬法出於三體式”之說。

許承躍站三體式樁,並非為了練好武術,而是將其中的要領運用於推拿治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