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穴位扎少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王海福在兒子的攙扶下來到理療室。
理療室也不太大,一個收納醫療器械的櫥櫃,三張理療床,兩床之間裝有簾子,必要時可以拉上簾子相互隔開。
陳瑾示意他脫了上衣後趴在了理療床上,如果感覺不舒服就在胸口前放個枕頭。
王海福抱著個枕頭趴在了理療床上。
陳瑾在收納醫療器械的櫥櫃上取了消毒棉球在他的大椎穴、定喘穴、肺俞(hu)穴、脾俞穴、腎俞穴處消毒,隨後紮上了九針。
大椎穴為督脈與手三陽經相交的穴位,可以激發陽氣,疏解外邪;
定喘穴是經外奇穴,顧名思義,有止咳平喘的功效;
肺俞穴既能宣肺解表,又能補肺氣;
脾俞穴健脾祛痰,培土生金,既健脾土又補肺金;
腎俞穴針對他尺脈不足,也就是久病腎虛的根本,補腎納氣。
哮喘從西醫而言屬於呼吸系統疾病,但從中醫而言,是宿痰伏於肺,遇感而發,不單單是肺的問題,還和脾、腎密切相關。
“脾為生痰之器,肺為儲痰之器。”既然有痰,就要清肺以祛除已有之痰,健脾以杜絕再生之痰。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肺主氣,腎納氣,肺強則呼氣暢,腎強則吸氣深。
每個穴位都是稍微行針,得氣後留針,沒有追求強刺激和針感的循經傳導。
陳瑾扎完針就回到了二診室。賀敬松到理療室裡轉了一圈,以示對病人的關心與重視。隨後進了二診室悄聲問了陳瑾一句:“就紮了這麼幾針,會不會太少了?”
陳瑾說:“不少啊,各方面都有兼顧到。”
賀敬松點點頭:“怕病人嫌少……”嘀咕著回到了一診室。
少嗎?
陳瑾想起大學期間經常跑到孔仁杰師兄的工作室跟診,他那兒的病人就有一些覺得他針扎得太少了,交一次治療費,就“享受”了那麼幾針,不值。如果效果不好,他們還會認為是針扎得少的緣故……
現在回去補幾針肯定不像話,而且陳瑾也不想扎太多針,怕病人久病體虛受不了。畢竟扎針本身就是耗氣的。
留針半個小時後,陳瑾起了針,又取了拔罐的器械,在王海福剛剛扎針的穴位處拔了火罐。
治療結束,王海福起身後頓時感覺輕快了些,哮喘沒那麼厲害了,呼吸也平穩了些。
隨後他又到一診室坐了坐,頗為感動地和賀敬松閒聊了幾分鐘,賀敬松給他做了肺部聽診,哮鳴音完全沒有了。
看到療效,王海福似乎又有了信心,忽然改變主意,決定繼續喝中藥配合扎針治療。
賀敬松歡喜不形於色,鎮定地給王海福重新開了藥。
王海福的兒子付了錢,就帶著老父親離開了。
“小陳,開一張針灸的治療單,拔罐不用開。”
“小劉,中藥5劑,182,代煎費15,針灸一次,40,錢轉我微信了,你記錄下……”
賀敬松坐在辦公室,翹著二郎腿,玩著手機,朗聲地吩咐著。
“好!”劉寧寧迅速地在收銀臺前的一個小本本上記下了三個數字,以免晚上算賬的時候錢對不上。
隨後她才飛快地跑到一診室裡,將剛剛從印表機裡吐出來的處方拿回藥房裡調劑。
“拔罐又被當做人情白送了……”陳瑾心裡有些不舒服,但對老闆的決定無可奈何,開好治療單後,去找賀敬松簽字。
由於多數理療是靠技術掙錢,實體成本很低,甚至可以沒有實物成本,就算不收錢老闆也不會虧錢,所以經常“遭遇”免單。
如果說陳瑾對仁澤堂對賀敬松有什麼不滿意,這就是最大的不滿意。
既然收銀臺旁的牆壁上貼了價目表,收銀系統裡也有對應的治療專案,而且效果那麼好,憑什麼少收一個治療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