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針灸之效,如湯潑雪(第1/2頁)
章節報錯
初秋。
濟城市市中區。
虎泉社群衛生服務站。
下午三點。
二樓中醫科。
復古裝修風格的診室內,許承躍坐在診桌前,面對著一臺電腦,和一本中醫古籍。
一個六十多歲的短髮老太太捂著左臉走了進來,“許大夫……”
“你好!”許承躍抬頭看了一眼,見她一手捂臉,面容痛苦,就差沒有“哎喲哎喲”叫出聲來,不知是臉疼還是牙疼。
“我這個牙疼了半個多月了,想找你看看能不能治。”老太太走近了說道。
“上牙疼,還是下牙疼?”許承躍問道。
老太太鬆了手,指尖輕輕撫摸著臉,說道:“這一大塊,這裡,還有這裡,都痛,我也分不清是上牙還是下牙。去醫院看了,醫生說是三叉神經痛,我也不知道什麼是三叉神經。”
許承躍看著她指示的疼痛部位,是左側三叉神經的上頜支和下頜支部位。
“哎喲這個疼啊,我早上都不敢刷牙,疼起來厲害的時候,不敢吃飯,不敢喝水,恨不得用頭撞牆啊!”老太太訴苦道。
“吃了不少止痛片,不吃就反覆。這不,聽說你病看得挺好,就來看看。你能不能給開點中藥治治?”
“我先把脈看看。”許承躍說著,讓老太太坐下把脈。
脈實而有力。
“你這情況,吃藥不如針灸效果快。”認真地把過脈後,許承躍說道。
很多疾病的治療,針灸效果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用《黃帝內經》中的話來說,叫“若風吹雲,如湯潑雪”。
疾病像風吹雲一樣很快消散掉了,像澆上熱水的雪一樣快速融化了。
“我之前做過一個星期的針灸啊,不管用。”老太太說道,“就剛紮上針的時候,通上電,一跳一跳的,感覺能好些,拔了針一會兒就又疼得不行了。”
許承躍明白,那是電針。使用電針強刺激,可以暫時抑制神經功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止痛效果,至於能維持多久,因人而異。
“他們給你扎哪裡?臉上?”許承躍問道。
“是啊,扎臉上。”老太太說道。
“光扎的臉上,有沒有扎手和腳?”許承躍接著問道。
“沒扎過手腳。”老太太說著,露出不解的神情,不明白牙疼臉疼怎麼還扎手腳。
“我給你扎針試試吧,比吃藥方便,效果還快,扎完就能緩解。”許承躍說道。看著她痛苦的樣子,不由自主地生起同情心。
“你這……針灸一次多少錢?能不能刷醫保報銷啊?”老太太猶豫了一下,問道。
“80塊錢一次,可以刷醫保。”許承躍說道。
“行,那先扎一次,試試看。”老太太不再猶豫。朋友推薦的中醫,多少還是有些信任的。
許承躍就讓她坐在旁邊的一張有靠背的椅子上,取了針灸用具,在她雙側手背合谷穴和腳背太沖穴上消了毒,隨即紮上針,捻轉強刺激,施行瀉法後留針。
先開四關(雙側合谷、太沖又名四關穴),疏通氣血以定痛。
然後再針刺臉上區域性穴位,通經活絡。
左側下關、頰車、顴髎、迎香、地倉等區域性穴紮上針,平補平瀉,得氣留針。
最後瀉足陽明經之子穴,實則瀉其子。
雙側內庭穴,強刺激,行瀉法後留針。
“我這牙疼,得扎多少次能好?”紮上針後,老太太又問道。
這個問題許承躍有些不好回答。
他正式出來坐診時間並不長,不過兩三個月罷了。
雖然大學期間經常在學校餐廳做義診,幾年下來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但義診和掛牌坐診畢竟不同。由於坐診治病收費,患者期待值會更高,即使對治療很有把握,也不能說得太滿,就怕萬一沒達到說出的效果,患者出現負面情緒,造成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