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然後首長走上前,對我們宣讀著退伍命令。唸到名字的那一刻,我眼淚突然就掉了。”
說到這,他的眼眶不由自主泛紅, 他最青春的十幾年都奉獻在部隊裡。
程瑾瑜眼中也泛起了波瀾︰“我摘下領章和帽徽的時候,手都忍不住顫抖。”
尹嚴卿笑,自己何嘗不是這樣?
“我記得傳槍儀式的時候,我把陪伴我多年的鋼槍交到新兵手中,新兵朝我敬禮,大聲喊著‘請班長放心,我一定守護好這把槍,守護好祖國’時,我好像看到了剛入伍的自己接過鋼槍時的熱血沸騰。
這大概就是溫主任剛剛說的,軍魂的傳承吧!我從上一位老班長接過鋼槍,又把我的鋼槍傳給了新兵……”
林正明揩去眼角的淚水,“剛進部隊時我們唱《強軍戰歌》,離開時我們哭著唱《駝鈴》。”
戰友情,離別意,無法磨滅的記憶。
為何退伍不褪色?
因為在部隊裡錘煉出來的他們,早將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誓言刻進骨髓,哪怕脫下軍裝,他們身上軍人的烙印也永遠不會消失。
尹嚴卿突然起身,從軍裝內袋掏出一個褪色的布包。
開啟後露出一枚邊緣磨損的三等功勛章,在日光燈下折射出溫潤的光︰“這是00年抗震救災時,用命換來的。”
他平時都放家裡,早上出門不知為何拿了出來。
金屬表面還留著當年泥石流的劃痕,“那天我們連隊用身體築起人牆,把最後一批群眾轉移出去時,餘震來了......”他指尖撫過勛章上的八一軍徽,“當時營長說,軍人的勛章不是戴在胸前,是刻在老百姓心裡。”
林正明翻開隨身攜帶的錢包,裡面夾著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年抗洪前線,年輕的他背著老人轉移,泥漿糊滿的軍裝下,領章依然筆挺,照片的背景是大堤上用白漆刷著“人在堤在”四個大字……
“我們從未忘記……”他喃喃道,“要先有國才有家,先有人民,才能有自己……”
所有人同時紅了眼眶。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溫婉想,一個國家,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公職人員,不管是身處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都應銘記這份軍人用熱血與生命鑄就的安寧。
這份安寧,不是憑空而來,是無數像尹嚴卿、林正明這樣的軍人,在洪水中、在地震裡、在祖國需要的每一處險境中,以血肉之軀撐起的堅固壁壘。
溫婉擦去眼淚,堅定道,“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而軍人,就是我們國家的英雄與先鋒。林部長,您放心,徵兵宣傳這一塊,我來幫忙做策劃,多維度開展。”
林正明喜出望外,有溫婉幫忙,那自是最好的。
他今天雖然是第一次接觸溫婉,卻也知道她是一位極有想法與能力的人。
從她過往將寧縣發展起來的斐然成績便能看出,她思維敏捷、視野開闊,總能另闢蹊徑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解。
此刻,聽聞她主動攬下徵兵宣傳策劃的重任,林正明心中滿是期待。
程瑾瑜看著紅著眼眶的妻子,他想,或許溫婉能讓更多的人看見人間煙火背後,那一道道為國家安寧與繁榮挺身而出,鑄就鋼鐵長城的身影 。
家是小小的國。
國是大大的家。
愛國與擁軍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鐫刻在民族基因裡的堅定信仰,是流淌在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滾燙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