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股浪潮成為民族復興征程中一座耀眼的里程碑,激勵著後世永遠銘記先輩精神,在時代洪流裡續寫輝煌,為華國的繁榮昌盛不懈奮鬥 ……

當然這些都是後來的事,我們還是回到0這年,作為這股紅色浪潮的大功臣溫婉正走進青巖村的非遺建築群工地,與高宇一起檢視程序。

非遺建築群後來升級為國家級文化傳承示範基地,將成為華國對外展示傳統文化魅力的重要視窗。

因此上頭對這裡的工程進度也很關注。

高宇在非遺建築群確定為國家級文化傳承基地後,在原本個建築裡又增加了0個,他說,“個民族都有獨特的非遺文化,既然要面向世界,那麼就齊齊全全,不要厚此薄彼。”

這樣一來,工程的資金增加了一倍以上,溫婉讓陶奕希做好預算後親自將工程的相關資料上報申請,沒想到國家財政部劃給河洛一筆巨大的專項資金,雖還不完全夠,但卻解決了工程的燃眉之急。

後來溫婉才知道,財政部之所以會這麼快批復,還有景老領導的大力支援。

景老領導在會議說︰“河洛這個非遺建築群,不僅僅是一群建築,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脈所繫。

我們要在國際舞臺上,讓世界看到華國文化的多元與包容,看到個民族共同綻放的獨特光彩。

文化傳承,是千秋萬代的大事,馬虎不得,更耽擱不得。

如今有機會將各民族非遺文化匯聚一堂,展示給全世界,這是何等的幸事,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資金上能幫一把是一把,一定要讓這個示範基地完美呈現,成為向世界遞出的一張華國文化金名片 ,讓更多人瞭解我們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讓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所有人都知道,這些年溫婉在寧縣的每一個舉動都備受矚目,她憑借著果敢的決策和不懈的努力,是讓寧縣發展變革脫貧致富的大功臣。

上頭領導都對她贊許有嘉,多次在會議裡讓新一代幹部學習溫婉精神,因此大領導對非遺建築群的支援,並沒有讓大家有多大意外。

甚至有些比較靈活的幹部已經在思考自己所在的區域能不能與非遺建築群這一專案搭上邊。

個民族,五十六座非遺建築,中間還有很多表演展館,非遺特色產品街,這樣工程量的巨大,卻也將華夏各民族都牽繫到了一起。

那麼也意味著全國各地的文化都能與非遺建築群全國各地的文化都能與非遺建築群產生深度聯結。

這個想法一旦一個人有了,便有了更多的人。

而溫婉確實有把全國各地的文化以不同方式與非遺建築群聯結的想法。

除了建築風格結合不同民族的特色元素,她還想在細節處去潤物細無聲。

比如甦繡的細膩針法可以運用到建築裝飾的刺繡屏風上,蜀錦的絢麗色彩與建築外觀色彩進行搭配;東北二人轉、陝西秦腔、安徽黃梅戲等地方戲曲,不僅可以安排在建築群內的表演場館定期上演,還能製作成數字化的文化產品,放置於各個建築的多媒體展示區,供遊客隨時點選欣賞。

溫婉把這想法與高宇一說,兩人一拍即合,都覺得這樣既能全方位展現各地文化特色,又能讓非遺建築群充滿活力與底蘊。

只是專案正在大規模推進,高宇作為整個專案的規劃師不能離開,便讓溫婉想想辦法,或到各地走走看看,提取他們的文化特色傳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