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婉和程瑾瑜攜手而來,他們身著的親子裝,是融合現代設計與傳統元素的漢服,面料細膩光滑,每一寸都似在輕聲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溫婉的裙擺繡著淡雅蘭花,針法精妙,栩栩如生,微風輕拂,仿若暗香湧動;程瑾瑜的長袍以墨竹為飾,盡顯文人墨客的灑脫風骨;六一的漢服上,繡著她最喜愛的星星和花朵,星星閃爍著童真光芒,花朵綻放著絢爛色彩,一家三口宛如從千年畫卷中款步走來,引得周圍家長紛紛側目,贊嘆不已。

此時,操場已被七彩燈籠裝點成了夢幻的國風舞臺。

紅毯兩側,立著孩子們手繪的二十四節氣屏風,雖筆觸稚嫩,可立春的燕子靈動活潑,端午的龍舟氣勢磅礡,中秋的玉兔憨態可掬,相映成趣。

家長席上,溫婉和程瑾瑜坐在前排,高艷紅和溫嚴禮拉著小白坐在右側,江可為手中緊緊攥著相機,鏡頭始終追隨著候場的六一,他一旁坐的是死皮賴臉跟來的何嘉裕。

晚會在孩子們清脆悅耳的童聲合唱中拉開序幕,純淨嘹亮的歌聲,宛如山間清泉,淌入每個人的心田,驅散了夏日傍晚的悶熱與煩躁。

隨後,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節目接連上演。

歡快活潑的舞蹈裡,孩子們似靈動的小精靈,用純真的肢體語言抒發著對世界的熱愛;充滿童趣的小品中,他們模仿生活點滴,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讓人感受到孩子們眼中獨特的世界;飽含深情的詩朗誦,聲音雖稚嫩,卻多了一份質樸與真摯,讓大家沉浸在美好的情感之中。

孩子們在舞臺上盡情展現才藝,他們燦爛純真的笑容,匯聚了世間所有的美好,彷彿是宇宙光芒的集合。

終於,備受期待的服裝秀環節來臨。

“下面有請大班小朋友帶來《華夏童裳秀》!”

主持人話音剛落,音樂奏響,第一個小模特踩著《雲宮迅音》的歡快節奏蹦跳出場——三歲的天天身著改良版齊胸襦裙,裙擺繡著他自己畫的星星,肉嘟嘟的小手緊攥著流甦香囊,剛走到舞臺中央,就被燈籠穗子絆了一下,逗得全場歡笑不斷。

輪到程筱一時,小姑娘穿著鵝黃色的明制馬面裙,裙角繡著媽媽溫婉辦公室窗外的梧桐樹,腰間系著爸爸從鶴市帶回的銀鈴腰帶。

她學著模特走秀的模樣抬起下巴,可一看到臺下的父母,眼楮瞬間亮了起來,高高舉起手裡的團扇,好像在說︰“爸爸媽媽你們看,這是老師教我畫的並蒂蓮!”

十五個孩子依次登臺,有的身著苗族銀飾盛裝,華麗奪目;有的披著藏族刺繡披肩,神秘而莊重;還有個小姑娘穿著改良版漢服,裙裾上印著全班小朋友指紋拓成的梅花,創意十足。

當最後一個孩子牽著老師的手謝幕時,溫嚴禮激動地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小聲對高艷紅說︰“咱們六一比她媽小時候還機靈。”

小朋友們的服裝秀結束後,舞臺上燈光驟然暗下。

溫婉身著一襲月白色宋制旋裙站在後臺,指尖輕輕摩挲著袖口的甦繡牡丹——這是甦州繡娘李阿婆親手繡的,老人聽聞她要參加女兒的畢業晚會,連夜趕工,還在袖口繡了句小楷︰“願人間至美,皆傳於稚子”。

“下面有請神秘嘉賓——”主持人話音未落,大屏上突然播放起之前溫婉拍攝的非遺文化邀請影片的全新剪輯,還沒在網路上公開。

畫面中,她身著漢族服飾在風雨橋悠然漫步,轉身時玉飾叮當作響,身後的非遺傳承人依次亮相︰苗族銀匠吳師傅敲打著鳳凰紋銀冠,火星四濺;傣族織娘玉香捧出剛染好的傣錦,色彩斑斕;還有八十歲的漢服裁縫張老先生,顫顫巍巍地舉起一件繡著《千里江山圖》的馬面裙,氣勢恢宏。

影片結束的剎那,舞臺兩側的幕布緩緩拉開,八位非遺傳承人帶著各自的得意之作走上臺。

吳師傅的銀冠在追光燈下流光溢彩,玉香的傣錦上,孩子們畫的卡通大象與傳統孔雀紋相互映襯,趣味橫生;張老先生更是推著掛滿童裝的衣架,每件衣服上都有孩子參與繪制的圖案——程筱一畫的梧桐樹,化作了十二件漢服上的暗紋,別具一格。

最震撼的當屬中央升降臺升起的場景︰溫婉牽著程筱一的手,身後跟著二十四名曾參演非遺邀請影片拍攝的專業模特,他們每個人都穿著融合現代設計的傳統服飾。

當母女倆走到舞臺中央時,程筱一舉起團扇面向觀眾席︰“大家看!這是李奶奶教我繡的‘傳承’兩個字!”

扇面上,稚嫩的針腳拼成的“傳承”二字,是溫婉辦公桌上書法擺件的同款,令人動容。

溫婉站在舞臺中央,目光掃視全場,心中感慨萬千。

她看到孩子們眼中的好奇與崇拜,那是對未知文化世界的強烈渴望;看到家長們眼中的驚喜與贊嘆,那是對傳統文化全新的認知與認同;更看到傳統文化在這一刻煥發出的強大生命力,它不再是沉睡於歷史課本的古老記憶,而是鮮活地呈現在大家眼前,熠熠生輝。

這一刻,她深切地感受到,哪怕是喧賓奪主,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盡管漫長且艱辛,但只要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切付出都變得無比珍貴、意義非凡。

.vv.

&n" target="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