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化妝師們應聲而動,將彝族姑娘的長發盤成高聳的發髻,銀飾流甦垂落肩頭,映得面板如古銅般發亮。
趙恆熙抱胸,目光落在一套華麗的漢服上,朝溫婉努努嘴,“去穿上給我看看。”
溫婉笑了笑,聽話地抱著漢服進入內室。
不一會兒,她提著裙擺從內室轉出,月白色的馬面裙在青磚地上鋪開漣漪。
這件交領右衽的漢服採用香雲紗面料,暗紋在光線下流轉著竹影,衣緣處用盤金繡技法繡著二十四節氣紋樣,立春的嫩芽與冬至的雪梅首尾相連。
“這是甦州緙絲大師用半年時間織就的,”溫婉輕撫衣襟,有些感慨,“經緯間都藏著《齊民要術》的農耕智慧。”
所有人都停下動作看呆了。
趙恆熙立即指揮攝影師調整機位,對溫婉道,“阿婉,快站到天井逆光的地方,讓裙裾的光影流動起來。”
然後又上前親自給溫婉整理腰封,玉質禁步輕踫發出清越聲響,“記住,走臺步時要像春水漫過鵝卵石,既有力量又不失柔和。”
溫婉很聰慧,立刻聯想到趙恆熙想要的效果。
所以當溫婉身著漢服走過青巖村的百年香樟樹時,攝影師捕捉到樹影在衣袂上的婆娑。
她抬手撫過樹皮紋路,鏡頭特寫定格在指尖與衣紋的互動——古老的織紋與新生的觸感在此刻對話。
“這件漢服的每一根經緯,都在等待與現代人的相遇。”趙恆熙在鏡頭旁輕聲說道,這句話後來成了影片中最動人的贊美。
接下來的拍攝的內容堪稱民族服飾的視覺盛宴。
趙恆熙帶著攝影團隊充分利用青巖村的自然風光和古樸建築,讓民族服飾與自然人文背景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跟在溫婉身後出場的是穿著壯族服飾的模特。
她站在古老的石橋上,一身黑色的對襟上衣搭配藍色的百褶裙,衣服上的壯錦圖案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壯錦上繡著的太陽、青蛙、銅鼓等元素,是壯族人民對太陽的崇拜、對生殖繁衍的祈願以及對祖先的緬懷。
模特手持一把繪有壯族傳統圖案的油紙傘,步伐輕盈,緩緩走過石橋,彷彿帶著觀眾走進了壯族的悠悠歲月。
趙恆熙緊盯著鏡頭,不斷調整著角度和光線︰“很好,注意眼神,要透露出壯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自豪。”
接著是景頗族的模特。
她穿著絢麗多彩的織錦服飾,來到村邊的田野間。
景頗族服飾的色彩鮮艷奪目,紅、黃、藍、綠等顏色相互交織,如同天邊的彩虹。衣服上的銀泡和鈴鐺隨著她的動作叮當作響,為這片寧靜的田野增添了幾分靈動與活潑。
模特在田野裡歡快地奔跑、跳躍,展現出景頗族人民的熱情奔放和對大自然的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