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的話讓幾位老前輩共鳴甚至掉淚,是因為他們的痛更充滿了血色。

所以他們會說如今的和平來之不易。

華國能走到今天,是多少像老前輩們像李鎮這樣的軍人前赴後繼,在不同崗位堅守著?

這些故事,得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知道,讓更多人珍惜當下。

李鎮深吸一口氣,目光看向鏡頭,回答趙恆熙的話︰“害怕肯定是有的,畢竟生死就在一瞬間。可我們不能退縮,我們的職責是保家衛國,守護人民,哪怕是自然災害,我們也義無反顧。”

趙恆熙輕輕點頭,接著問道︰“如今處在和平年代,您覺得軍人的使命和過去相比,有哪些變化呢?”

李鎮思考片刻,認真地回答道︰“時代在變,但軍人保家衛國的使命從未改變。過去,我們的先輩們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為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而拼搏;

現在,雖然沒有大規模戰爭,但維護和平穩定、應對突發事件、參與國際維和等任務,同樣需要我們時刻保持警惕,隨時準備為國家和人民挺身而出。”

他微微頓了頓,堅定道︰“在和平年代,我們的使命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的堅守和奉獻中。無論是邊境巡邏、搶險救災,還是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每一次任務都是對我們軍人使命的考驗。

我們依舊是祖國和人民最堅實的後盾,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我們必將義無反顧,沖鋒在前。”

趙恆熙又在本子上寫了幾行字,然後抬起頭,問道︰“在您看來,傳承軍人精神對於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李鎮神色莊重,語氣誠懇地說︰“軍人精神,是忠誠、擔當、奉獻、犧牲的精神,它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是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支撐。

對於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傳承軍人精神,就是要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讓他們明白國家的重要性,懂得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

他身子微微前傾,“同時,軍人精神中的堅韌不拔、團結協作等品質,也能幫助年輕人在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難時,勇往直前,不輕易放棄。

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年輕人肩負著推動國家發展的重任,傳承軍人精神,能讓他們更好地承擔起這份責任,為實現華夏民族偉大復興的華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鎮回答得一板一眼,十分認真,看得出為了接受這次採訪,他也做了不少準備工作。

趙恆熙看著李鎮,眼中滿是敬意︰“您覺得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軍人精神呢?”

李鎮沉思片刻後才說道︰“我認為首先要加強國防教育,可以透過學校教育、社會宣傳等多種途徑,讓更多的人瞭解軍人的使命和貢獻,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

然後是要重視對軍人榮譽的維護和傳承,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讓軍人的付出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

他微微眯起眼楮,似乎在回憶著什麼︰“除此之外,退役軍人也是傳承軍人精神的重要力量。他們可以走進校園、社群,講述自己的軍旅故事,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軍人精神的魅力。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年輕人積極投身軍旅,在軍隊這個大熔爐中錘煉自己,傳承和弘揚軍人精神。”

趙恆熙沒想到李鎮的想法與他們此行的目的不謀而合,她對李鎮笑了笑,輕聲說道︰“最後一個問題,從軍八年,您覺得最虧欠的人是誰呢?”

李鎮的眼神瞬間黯淡了下來,沉默了片刻後,緩緩說道︰“是我的家人。這些年,我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獻給了部隊,很少有時間陪伴在家人身邊。

父母漸漸老去,我卻沒能在他們身邊盡孝;孩子慢慢長大,我也錯過了他許多成長的瞬間。每次回家,看到父母臉上的皺紋和孩子陌生又期待的眼神,我的心裡就充滿了愧疚。”

“有一次,孩子生病住院,我正在執行任務,無法趕回。妻子一個人在醫院照顧孩子,她沒有抱怨,但我能想象到她當時的無助和疲憊。

等我完成任務回到家,孩子的病已經好了,但他看我的眼神裡,多了一絲疏遠。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

李鎮掩去眼底的歉疚,話鋒一轉,“不過,我的家人一直都很理解和支援我的工作。父母總是叮囑我要在部隊好好幹,不要牽掛家裡;妻子雖然偶爾會抱怨,但每次我歸隊時,她都會默默地為我收拾行李,鼓勵我安心工作。他們的理解和支援,是我堅守在部隊的動力,也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只是李鎮雖然極力剋制自己的情緒,也依舊遮掩不住聲音的哽咽,他接著說道︰“我知道……作為一名軍人,我肩負著保家衛國的重任,不能因為個人的情感而退縮。

但我也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彌補這些年對他們的虧欠。”

趙恆熙輕輕地點了點頭,在本子上認真地記錄著。

李睿澤則默默地調整著鏡頭,將李鎮那堅毅又略帶疲憊的面容完整地記錄下來。

這一刻,他們都深刻地感受到,軍人的背後,不僅有熱血與榮耀,更有無數的付出與犧牲。

.vv.00

&n" target="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