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京這些天,每天晚上都在處理族裡的事。

見妻子進來,程瑾瑜便把手上的檔案遞給她看。

溫婉接過檔案,“這是要把你們的程氏祠堂重新修繕?”

程瑾瑜點頭。

溫婉看著檔案後面的設計圖,“照這圖來看,不僅僅是修繕,還要大面積擴建吧?”

程氏祠堂在新太倉片區,那裡一套正座四合院要六千五百萬,而程氏祠堂以如今的規模,佔地面積比尋常四合院要大上好幾倍,倘若按照這份設計圖來,不僅要將原本的祠堂建築翻新,還打算在兩側各增建一個偏殿,後方再拓展出一個不小的園林景觀區域用於宗族祭祀後休憩。

“怎麼想著要擴建了?”修繕可以理解,擴建的話感覺有點浪費資源。

“打算以後每年族會都到祠堂那邊去開。”程瑾瑜道,“就像你說的,我們華國人骨子裡的對自己的根本還是很執著的。擴建祠堂,在祠堂那開族會,也能讓程氏的子弟多一些家族榮辱與共的歸屬感。”

“還有家族向心力,大家有了共同的歸屬感,也會更團結。”溫婉一點就明白了丈夫的用心。

程瑾瑜笑,“從你的議案得到的靈感。”

前一世,程氏族人最後七零八散,說到底是向心力不夠的緣由,一個家族的興盛,首先是要齊心協力謀求共同發展,就像一個國家,想要變得強盛起來,必須齊集民心。

而如何齊集民心?

共同的信仰,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根都是必要因素。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於國如此,於族亦如是。

程氏祠堂就是程氏族人共同的根,他們有共同的祖先,有漫長歷史綿延下來家風家訓,有一代又一代傳承的故事與榮耀。

那些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先輩們,他們的音容笑貌或許早已消逝在歲月的長河中,但他們的精神卻如同祠堂裡的樑柱,支撐起整個家族的靈魂。

程瑾瑜從床頭櫃拿出一本紅色大冊,“今年重新修訂的族冊。”

溫婉輕輕接過那本紅色大冊,觸手質感厚重,封面上燙金的字跡在燈光下閃耀著古樸而莊重的光澤。

她緩緩翻開,入目是密密麻麻的程氏族人的名字,從德高望重的長輩到牙牙學語的孩童,每一個名字都代表著家族的一份子,承載著一份獨特的血脈傳承。

“你看,這上面不僅有族人的名字,還有每個人的生辰、籍貫,甚至還有一些先輩們的事跡記載。”程瑾瑜湊過來,手指輕輕點著其中的幾頁。

溫婉細細看著,目光停留在一位先輩的事跡上,那是一位在戰亂年代捨生取義保護族人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