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章節報錯
“我們來舉例一下,咱們現在是十一月,每年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咱們很多青少年會在這時候買花送給對自己有恩的長輩或老師。
可咱們也有感恩節啊,比如重陽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有尊老敬老之意,能引導年輕人感恩長輩養育關懷,傳承孝道文化;對逝去的人我們也有專屬的感恩節,如清明節,清明節一般在公歷的月 日,傳統祭祀節日,人們緬懷祖先,感恩先輩庇佑與傳承,還可感恩大自然生機。”
“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對傳統節日進行更深入的挖掘與創新,將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感恩元素以更符合當代年輕人喜好的方式呈現出來,我相信傳統節日會重新在年輕人心中佔據重要位置。”
溫婉笑了笑,看向大家繼續道,“就拿重陽節來說,我們可以藉助當下流行的社交媒體平臺,如在美拍、微視等短影片平臺發起重陽感恩季的話題挑戰。
鼓勵年輕人拍攝短影片,記錄自己陪伴長輩的溫馨瞬間,分享與長輩之間的感人故事,或是展示自己為長輩準備的特別禮物。
透過這種方式,讓年輕人在參與互動的過程中,不僅表達了對長輩的感恩之情,還能借助網路的力量,讓更多人感受到重陽節所承載的深厚情感與文化內涵。
同時,我們還可以聯合一些品牌推出重陽節限定的文創產品,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像是印有重陽詩詞的精美書簽,或是帶有茱萸圖案的時尚手工藝品,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和購買,讓他們在使用這些產品時,也能時刻銘記節日的意義。”
劉家林一邊聽一邊點頭贊同,手上的筆也沒有停下來地記錄。
溫婉補充道︰“對於清明節,我們也可以進行類似的創新。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透過線上方式表達情感,我們可以打造一個線上的‘清明紀念館’,讓年輕人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為逝去的親人或先烈獻上虛擬的鮮花,寫下內心的思念與感恩。
同時,我們結合vr技術,開發一些沉浸式的清明歷史文化體驗場景,讓年輕人彷彿穿越時空,親身感受古人在清明節的祭祀、踏青等活動,深入瞭解清明節的文化脈絡。”
陶奕希若有所思,介面道︰“那在傳統節日期間,我們還可以舉辦一些戶外的集體活動。
比如在重陽節組織登山活動,在登山過程中設定一些與孝道文化相關的趣味關卡,像是回答關於長輩喜好的問題,或者講述一件與長輩之間難忘的事,透過關卡的人可以獲得一些小獎品,這樣既能增加節日的趣味性,又能強化年輕人對傳統節日感恩內涵的理解。”
溫婉微笑著肯定道︰“對,這想法很好!我們透過這些創新的活動形式,把傳統節日打造成充滿活力與情感溫度的盛會,讓年輕人在參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和傳承傳統文化。
我們還可以與學校、企業合作,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到教育和企業文化建設中。學校可以開展傳統節日主題的校園活動,企業可以組織員工在節日期間進行志願活動,比如重陽節去養老院關愛老人,讓年輕人在實踐中體會感恩的意義。”
.vv.
&n" target="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