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擺擺手,“快去休息,回頭有的是時間聊。”

溫婉站起身,她確實很累,“爸媽,爺奶,你們陪我家公聊聊,我先去洗漱休息了。”

大家都體諒她,也心疼她,便讓程瑾瑜趕緊陪她去休息。

而同樣風塵僕僕忙到現在才踏進家門溫和……

還得繼續陪會客人。

他摸摸鼻子,行吧,這個家是越來越沒有他的地位了。

月日‧寧縣文化廣場

溫婉早早就到現場。

舞臺後方是候演室,化妝師們天沒亮就來給參演人員試妝。

有的已化完妝躲在角落偷偷打瞌睡,有的為了某個動作拉著隊友們研討著,時不時還比劃或舞動起來。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在這裡有了更形象的詮釋。

各有各的忙碌,寧縣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也架起了攝像機,除錯著燈光。

陽光灑在寧縣文化廣場,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黃土氣息,混合著人們的熱情與期待。

舞臺上,樂隊成員們各司其職。吉他手的手指在琴絃上輕舞,除錯出清脆的聲響,鼓手的鼓棒落下,如敲響寧縣古老的戰鼓,聲聲有力。

主唱氣沉丹田,試唱的寧縣民間小調仿若穿越千年而來,那婉轉的曲調裡,有馬蓮河奔騰的浪濤聲,有子午嶺上松濤的呼嘯聲,還有田間地頭農人們質樸的歡聲笑語,每一個音符都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傳奇故事。

舞蹈團隊的姑娘們似一群靈動的仙子,身著繡滿寧縣傳統刺繡圖案的舞衣,那些圖案精美絕倫,有象徵吉祥的龍鳳呈祥,有寓意豐收的五穀豐登,針腳間凝聚著寧縣婦女們的巧思與深情。

她們的舞步輕盈,將寧縣香包舞的獨特韻味展現得淋灕盡致。領舞的姑娘眼神堅定而明亮,她的每一個手勢都似在講述寧縣古老的禮儀,每一次轉身都能讓人看到寧縣皮影戲里人物的靈動與俏皮。

隊員們緊跟其後,隊形變換猶如寧縣剪紙藝術中的奇妙構圖,時而對稱整齊,如傳統的窗花樣式,給人以規整之美;時而錯落有致,似剪紙藝人隨心而作的創意造型,充滿了靈動與變幻。

臺下,後勤保障人員忙碌地穿梭在廣場四周。他們仔細檢查著電力裝置,確保演出時不會出現絲毫差錯,擺放著舞臺道具,那些道具皆是依照寧縣民間手工藝精心製作。

剪紙造型的裝飾牌在陽光下閃爍著獨特的藝術光芒,每一處鏤空都似在講述寧縣的歷史變遷;還有用當地木材雕刻而成的小擺件,散發著淡淡的木香,上面的紋理彷彿是寧縣大地的脈絡,記錄著歲月的痕跡。

志願者們面帶微笑,耐心地引導著前來觀看彩排的群眾。他們的服飾上也繡著寧縣特色的小圖案,在舉手投足間展示著家鄉文化的自信。

導演站在舞臺前方,手中的擴音器宛如指揮千軍萬馬的令旗。

他大聲指揮著︰“燈光往左邊再挪一點,要打出咱寧縣窯洞前那一抹溫暖的晨曦之感!舞蹈演員們,注意節奏,音樂裡的二胡旋律可是咱寧縣的靈魂之音,要像老藝人拉奏時那般深情,把那種骨子裡的韻味都給我表現出來!”

他的眼神如炬,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從舞臺佈景到演員的表情神態,都要烙上寧縣文化的印記。

候演室裡,未上臺的演員們也沒閑著。

有的演員在角落裡默默做著熱身,他們的動作裡融入了寧縣武術的剛健與沉穩;有的則口中念念有詞,反復回憶著臺詞和動作,那些臺詞裡飽含著寧縣方言的獨特魅力,土生土長的音調裡是對家鄉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緊張與期待交織的氛圍,如同寧縣上空的雲朵,厚重而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