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看起來是累,可笑裡含著希望,還有對彼此工作的認同與理解。

那邊城管也出來了。

他們和小攤販打著招呼,有的還幫忙把貨物擺放整齊。

小攤販們自備著垃圾箱,對城管說,“你們放心,我們不給你們添麻煩!”

有一位媽媽也出來擺攤,身邊是三四歲大的男孩兒,也不知怎麼一直抓著她哭,讓那名媽媽不知所措,也沒法把攤子擺出來。

這時,一名城管走了過去把男孩抱起來哄著,另外兩名城管幫那位媽媽把攤擺到規劃好的地方,那位媽媽看著他們笑了,陳瑞宏看著他們也笑了。

……

陳瑞宏從前排走出來,沒有誰留意到他。

文化節第一天,如寧縣所有人所願,到處是遊客。

號那天彩排見到的人,他們或許已化身為小攤販在做買賣,也或許成為志願者在幫忙招待異地遊客。

“您是想找廁所嗎?”這時一位志願者迎向他。

“哪裡有賣水?我想買瓶水喝!”陳瑞宏隨便找了個藉口。

“您看前面,自己拿,一瓶一塊錢。”志願者指著往前一點的地方。

上面是個架子,小瓶水一瓶元,大瓶一瓶.元,顧客按需自取,沒有人守著收錢。

“沒人收錢嗎?”

志願者笑,“旁邊箱子就是收錢的,你們拿多少給多少,自己找零。”

這樣的售賣方式陳瑞宏第一次見,很新奇,“你們不怕遊客不給錢拿了就走嗎?”

“不怕,上面有標語,您看了就知道了,不過有需要沒錢也能拿。”

他們賣水的價格沒有抬價,甚至比別的地方還便宜。

陳瑞宏走近去看標語,上面寫著,“誠信之水”。

陳瑞宏立刻明白了,水還是那些水,無人售賣,要買的人是否付錢憑借的是遊客自身的素質和誠信之力。

有遊客看到這標語特地帶孩子過來買水。

“看到了嗎?這水叫誠信之水。賣水的老闆不守在這裡收錢,要考驗我們是不是講誠信的人呢!”大人對兒子道,“我們四個人,要四瓶一塊錢的水,這裡有五塊錢,你去拿,然後在箱子裡找錢。”

小男孩算著手指,“四人四瓶水。”他的小手數了四瓶小瓶水給父母,然後拿著五塊錢去錢箱裡找錢。

突然他喊道,“爸爸,這裡好多錢。”

小男孩的父母笑,“那是老闆的,我們找回自己的錢就行了。”

小男孩把五塊錢扔進錢箱裡,拿出一張一塊錢,然後笑著跑向父母,“爸爸媽媽,誠信之水是我們的了!”

只是一個賣水的小攤子,卻帶著滿滿的深意與教育,小小的一瓶水,賣的卻不僅僅是水,而是素未謀面的人們對彼此的理解與信任。

可以說擺這個攤的老闆是有大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