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擎風召見季武之後,僅僅不過半月的時間,又一封大捷的戰報傳到了他的手中。

當他將整封戰報看完,饒是堂堂柳三元都驚詫不已,“這小子......真不知道說他膽大包天好,還是說他藝高人膽大好。”

現在估摸著第一封發給朝廷的戰報還沒有送到地方呢,第二次大捷的訊息就又傳過來了。

按照常理而論,實在是不該這麼快的。

畢竟掌管幾百名義軍雖然聽上去威風凜凜,實則全然不是這麼個事兒。

那些義軍未曾接受過朝廷正規的訓練,一個個不說散漫,至少也是沒什麼明確的上下級觀念。

別說突然來這麼個指揮,朝廷的話他們都不一定會聽!

柳三元此前的策略也是將這些義軍散落各處,當斥候、當眼線,遇到小隊反賊人馬能稍稍頂上就行。

至於正兒八經的和反賊廝殺?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這夥人是個燙手山芋,朝廷也難以管束,交給季武也不過是順勢而為。

真以為有個“義軍都尉”的名頭就能聽你的?

你誰啊?

你發俸祿還是發餉銀啊?

先讓季武掌管幾百義軍,柳三元未嘗沒有試試季武成色的想法。

在他看來,如果能花費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讓幾百義軍信服,不說令行禁止吧,至少是指哪打哪,便算是可塑之才,而非單純的一腔孤勇。

結果季武竟然反其道而行之,根本不管這裡面的彎彎繞繞,純粹的以力破巧。

什麼數百義軍人心不齊怎麼辦,什麼想辦法給他們擰成一股繩,根本不是季武考慮的。

一句話,想拿功勞的人,跟我走!

足足數百義軍,最後跟著他走進山林的只有幾十人。

如果從柳三元暗地裡的考教來說,這無疑是相當不合格的。

匹夫之勇,而非統帥之才,在朝廷這邊,自然是難得大用。

但......

看著眼前這封戰報,柳三元陷入了沉思。

“恭賀柳大人,這都是柳大人的功勞啊!”

在柳三元沉思的時候,過來送信的下官連忙說道。

“嗯?”

柳擎風瞥了他一眼,“我有何功勞啊?”

“先不說柳大人慧眼識珠,一眼就相中了那少年英雄。單看這封戰報中所言,季武所遇到的反賊據點,幾乎盡是一些‘老弱病殘’,有的人連走路都難,防護力量幾近於無,堪稱棄子。

這豈不是正說明大人此前嚴防死守的策略已經生效?想來要不了多久的時間,罪狀元那夥反賊內部就會發生譁變,到時候便是不攻自破。”

那下官倒也是個妙人,絲毫不曾遲疑的說道:“我聽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又聽聞,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兵家至高要義。

現在看來,柳大人不僅學識廣博,‘三元’之名震徹啟國,連對用兵之事也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不損朝廷人馬,不耗民力民財,愛國愛民,雷霆手段,菩薩心腸也!

旁人僅能看到少年英雄接連逞威,屬下卻看到了柳大人的良苦用心已得成效!”

“你倒是會說話。”

柳擎風瞪了他一眼,臉上卻是滿面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