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一封書信(第1/2頁)
章節報錯
春末,朝廷派來的討賊總指揮使柳三元抵達西山郡。
同時張榜,廣邀四方英豪加入討伐逆賊的隊伍,若有能建功者,朝廷不吝賞賜官職。
當然,作為代價,這些“義軍”要自帶乾糧、裝備,還要聽從朝廷指揮。
除此之外,一些貢獻了錢糧的大戶人家,也將得到朝廷的名譽或是官職賞賜,雖然沒有實權,卻有許多特權,包括但不限於小罪可直接免除,大罪可減輕數等。
說人話就是,賣官鬻爵。
此舉自然會招來不少罵名,可現在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去年蒙受大災之地何止西山郡?
許多地方稅賦都收不上來,而今又要討伐逆賊,所需要的人還好說,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問題是錢糧哪裡來呢?
哪怕想再苦一苦百姓,百姓也得有的苦不是?
去年大災剛過,今年糧食還沒長出來,還要興師動眾給叛軍迎頭一擊,震懾狼子野心之輩,朝廷的壓力也很大。
思來想去,還是得想辦法從大戶人家的身上刮一刮油水,而大戶人家又不是傻子,更不是沒啥能耐反抗朝廷的黔首,不拿出點真東西,人家豈會樂意?
縱然是飲鴆止渴,此時也不得不飲。
連帶著派來負責鎮壓叛亂的柳三元壓力也很大,朝廷催得急,希望他速戰速決,可現實的情況是幾乎沒一個好訊息。
頂著龐大的壓力,柳三元按捺住朝廷的大軍,沒有輕舉妄動。
西山郡,僅僅聽名字就知道,這破地方山絕對少不了。
叛賊隨便往哪個山窩子裡面一躲,豈是你說圍剿就能圍剿的?
這又不是在平原上,放眼望去千百里一覽無餘,無論是戰是追都乾脆利落,躲都沒地方躲。
此時貿然興師動眾的前去討伐,無非是消耗民力之舉,眼看朝廷大軍襲來,反賊大可以撤退。
山林莽莽,人入其中恍如大海撈針。
必須要先抓住反賊的大本營所在,最好提前設下伏擊,方才有可能一舉建功。
當然,朝廷也不是沒有一點主動權。
反賊也是人,人總是要吃飯的。
山窩窩裡可沒那麼多吃的給他們,所以反賊必然要派出隊伍劫掠,否則遲早在山裡餓死自己。
此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各方嚴加警戒,預防叛軍的劫掠,同時多多派出斥候、探子,最好能夠跟上叛賊劫掠的隊伍,找到罪狀元的大本營。
至於大軍,自然是能不動就不動,哪怕要動也是在一些重地預先設好伏擊,來面對可能存在的反賊隊伍。
此舉不可謂不明智,穩紮穩打,優勢在我!
反賊跟朝廷耗?
知不知道什麼叫地大物博,知不知道什麼叫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唯一的問題是,此法見效慢,時間長,並不符合朝廷的心意。
你做的對,但我不喜歡!
從春末到入秋,柳三元頂著龐大的壓力堅持了小半年,終於在一封聖旨面前頂不住了。
皇上要求他不管採用何種辦法,冬季之前必須想辦法剿滅反賊,最晚最晚也不能超過今年。
同時朝堂之上,也多有彈劾他的聲音,舉報他的不作為,甚至還有人說他有意放縱反賊!
否則的話,朝廷大軍怎麼能小半年都沒什麼動作呢?
讓你過去郊遊去了?嗯?
收到聖旨的當日,柳三元在房間中破口大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