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三年為期(第1/2頁)
章節報錯
酒桌上季雲頻頻向許元敬酒,訴說著這一年來季家鏢局的變化。
首先就是生意,季家鏢局的生意已經不再侷限於青山縣乃至周圍幾個縣城,連西山郡都有大商會邀請季家鏢局幫忙押鏢。
此前季家鏢局參與的買賣多是十幾個人,至多算上商會成員幾十個人的押鏢,但現在已到了動輒百餘人甚至更多的規模,連帶著季家鏢局的人手都顯得不夠用了,急需擴張。
正說著話,房門被推開,怒氣衝衝的季文走了進來。
見到許元的時候,他臉上的怒色方才收斂了一些,拱手做揖道:“見過許先生。”
“季廩生回來啦?快來吃飯,什麼事兒讓你滿臉寫著不高興?”
季雲的心情很好,他自己也不是嚴父的型別,還可以跟自己的兒子開些玩笑。
他對自己後代的規劃很明確,就好像季武、季文的名字一樣。
季武承接季家鏢局,這是大兒子應該的,自古以來皆是如此,無需辯駁。
對於季文他也沒有厚此薄彼,選擇讓季文一直讀書,找最好的老師,上最好的學堂,未來打算往仕途的方向發展,兄弟倆都有光明的未來。
如今不止是季家鏢局的實力和勢力大幅擴張,季文在讀書方面也充分展現了自身的才能,教導他的老師莫不是誇讚季文的聰明才智,前陣子還考了個秀才的名頭,還是秀才中最出彩的廩生。
能有秀才的名頭,對尋常家庭來說已經算得上出類拔萃了,已經有了一定特權,包括可以站著和知縣說話、免於差傜、不予上刑等。
而秀才又分三等:廩生、增生和附生,廩生是指秀才經過歲考和科考兩試成績優秀者,朝廷每月給廩食,也就是可以吃上公糧,不會再成為家庭的負擔,專心讀書就成。
年紀輕輕就能走到這一步,季文在讀書方面真的可稱得上出類拔萃了。
最近季雲還聽到一些風頭,書院的先生們有意將季文提拔為貢生——這個就真了不得了,可入國子監讀書,直奔京城!
按照那些書院先生們的說法,與其等待三年後的鄉試一步步往前走,年歲尚小的季文還不如先去京城混個臉熟,在那裡也有真正的大儒和更為雄厚的資源,有了這般資歷之後,對未來的仕途大為有益。
人逢喜事精神爽,無論是季武、季文都展現出了自身的才能,當爹的季雲自然是格外高興,整日眉開眼笑。
“別提了。”
剛剛臉色稍稍緩和些的季文,臉色再次沉了下來,他年紀尚小,對情緒的控制還顯得不足,此時一拳砸在桌上,義憤填膺的說道:“朝廷今年還要再度加派稅賦,數量足足是‘祥瑞之年’的兩倍!
祥瑞之年為了給皇上搜羅、運送祥瑞,其間耗費的人力、物力便已是不計其數。現如今竟兩倍於祥瑞之年,說什麼要清剿各地四起的匪患,我看這政令施行下去,本來沒有匪患的各地也要都起匪患了!
別說是普通人家,就算是書院裡的一些較為窮苦的秀才都已要吃不消,如今書院中不少人正在聯名上書,希望取消這一項政令。
結果別說是取消了,負責上書的幾個人竟然都被抓了去,真真是豈有此理!”
都說習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
武基本上只有參軍這條路走,文自然就是讀書。
讀書、做官、治國,經世濟民,留名青史。
這是幾千年來完全順延下來的一條路,非常深入人心。
作為秀才,已經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地位,可以對國事、政令發表一些屬於自己的看法。
當然你發表歸發表,上面聽不聽就是另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