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原定的八月採選推到了十月,一輪開始之初時,李昭進宮同肅貴妃和淑妃一同去看過,此次採選官家女人數之多遠超之前,十三以上,二十往下,但凡家世樣貌得體者皆被送了進來,一輪輪篩下來,到了現在也只剩百來人得以見天顏。此次在宮中一月原是觀其行聽其言,選出品行上者。後宮無主,最後也要呈到李洲面前由他賜位份。

淑妃曉得李昭此次前來一是為了太子,二是身邊少個機靈的,貼心道,“陛下之前交代了,說是將名冊抄一份給公主,讓您先過目。”

李昭謙讓道,“那如何敢,要我看還是父皇選過之後我再行看的好,不然斷了別人的路說不得還得遭罵。”

淑妃將李昭往偏僻處引,直截了當道,“這,還有一事要求公主相助!臣妾的侄女今次也被送了進來,只是她還年幼,我這做姑母的實在不忍心,依臣妾看要是公主不嫌她愚笨,不如將她要過去伺候,也算是幫臣妾大忙了。”

李昭想了想,問道,“這是你的主意還是你們家的主意?”

“這……”淑妃支支吾吾道,“家中長輩不知宮中兇險,這才想著……臣妾與您說個實話,也是我這侄女不願,我這才敢來求一求公主的。”

李昭見淑妃言辭懇切,想了想道,“既如此,一會兒領我去見見她吧。”

知曉此事有可能,淑妃臉上笑得更盛,李昭四周望了望好奇道,“怎麼不見三妹妹一同?”

淑妃有些侷促道,“臣妾覺得瀾兒還小,有些事不想她摻和其中。”

李昭笑著道,“三妹妹也不小了,我們幾個年齡相仿,眼見著父皇和淑妃娘娘就要操心三妹妹的婚事了,也該教她些了。”

“瀾兒不比華安和你,我只盼她平安就夠了。”

“我看淑妃娘娘還是得提前打算,父皇前面事務多,您要是不再多上些心,怕是會被別人盯上。”

淑妃想了想,正色道,“公主說的是。”

路過禦花園時,竟又遇到了肅貴妃,身邊跟著的是一女子,淑妃湊近道,“這是肅貴妃的妹妹。”

李昭明瞭,早就曉得劉家又送進宮來一女兒,今日是第一次見到,與劉袂和之前見到的劉衿相比,此人容貌稱得上是明豔,只是…李昭皺眉問道,“我看著年齡彷彿不大啊。”

淑妃也嘆道,“是啊,才將將十四。”

見李昭二人前來,劉袂換上一副笑臉,朝著她們二人看來,“今日淑妃與永寧好興致,這是來靜宜宮選人?我可聽陛下說這波先讓公主選,再才是陛下。果真陛下對您是疼愛非凡。”

李昭瞧著劉袂身邊的人笑道,“這就是肅貴妃的妹妹?剛剛在這花下站著,我看倒將這花兒都比了下去了,當真是如花似玉,怎地之前未曾見過?”

只見那女子也不怯,上前規矩行禮說道,“臣女之前常聽家中姐姐提及公主,同公主一比自愧不如的很。”

李昭與她閑談幾句,說話間知進退,懂禮數,倒是比劉袂還要滴水不漏。“我可當真是喜你這性子,恨不得將你要到我身邊來。”李昭這話一出,就見劉袂同她這妹妹慌了神,李昭輕笑道,“說笑而已,怎好與肅貴妃奪愛。”說罷也不與她們糾纏,轉身走了。

淑妃的侄女也不過十四,看著溫順,說話行事也是沉穩,淑妃將她拉過身邊,嘆氣道,“原想著將她留在我或者瀾兒身邊,可想來還是覺得不妥,怕是在宮中家中還不死心,只能求公主幫幫我這侄女了。”

賀新柔聽她這般說拉住淑妃的手,輕聲道,“姑母。”

淑妃拍了拍她的手,朝李昭那邊示意,讓她上前主動些,賀新柔上前幾步微微欠身,侷促道,“公主殿下。”

李昭揮手示意她起來,說道,“不必如此,橫豎我身邊得用人,只是我有些苛刻,不知你可受得住?再說還得看父皇那邊應不應允?”

即便如此,賀新柔心中也是放下了幾分。

李昭別了淑妃,自己去了清心殿,一旁的內侍說道,“陛下正在裡面同幾位大人商議,怕是公主要在這邊等上些許了。”

這一等就是半個時辰,李昭進去時就見中書令同戶部的幾位大臣出來,見李昭連忙行禮。

李昭進門就見李洲在看採選的冊子,上前行禮笑道,“父親近來格外忙碌,還能顧著讓人將名冊抄錄一份與我,女兒當真是受寵若驚。”

李洲將冊子摔在案板上,揉著眉頭問道,“如何?可是心中已有了人選?”

“女兒這不想著父親定下了,女兒再行抉擇。”

“少在我這裡繞彎子,橫豎也得冊封過後再指到你府上,你且與我說吧。”

李昭想了想,寫下三人,其中兩人非官家女,只賀新柔在其中格外突出,李洲想了想,指著賀新柔的名字說道,“姓賀?是淑妃孃家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