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讓廚中食木皮,黃巢機上刲人肉。

訊息傳回長安,摺子和書信先是遞到了東宮,李明憫看完書信後突的起身,面色凝重的往清心殿去了,餘下商議政事的官員面面相覷。

柳懷遠看著攤在桌上的信封,上面的幾個字分明是李昭的字跡。

“父皇,兒臣有急事稟報。”

李洲正在同戶部商議賦稅的徵調,見李明憫急哄哄地跑了進來,呵斥道,“這般急躁成什麼樣子?”

李明憫沒料到清心殿中還有別人在,話說到一半就停了下來,“父皇……”

李洲想是趙辰陽的摺子傳了回來,說道,“可是關內有訊息傳來?”

李明憫定了定心神,將摺子和書信呈了上去讓李洲過目。李洲看完後面色鐵青,略緩了緩高聲道,“蘇海,去叫兵部的人過來!”轉頭對著劉邈,“關內情況不妙,比之前預估嚴重得多,令戶部盡快徵調糧草,派人送去鳳翔府。”說完,掃了眼下面的臣子,“行了,都下去吧。”等人都散去,李洲又拿起書信看了一遍,方才問道,“派人去大同寺了沒?”

“已經派人去了。”

李洲嘆了口氣,說道,“你們真是一個個都不讓人省心!”

李明憫急道,“父親,現下該如何?摺子中所述災情之嚴重遠超以往,阿姐在那裡還不知如何,要不我去接阿姐回來?”

李洲搖頭,“不行!你現下去關中不免引人懷疑,此事還是越少人知道的好,去接昭兒的事必定找個穩妥的人去辦。”

第二日,朝堂之上李洲下旨,備糧食二百石,醫者三十人,其餘物資幾車,由雲恪護送陪同至鳳翔府。

雲恪領旨出長安那日,李明憫送隊伍至城門口,小聲囑咐道,“務必安全歸來。”說著將手中的藥瓶塞到了雲恪手中,“這是宮中的避毒散,你帶著。”

雲恪自然知道這是何意,點頭應道,“放心,肯定全須全尾的回來。”

說回鳳翔府那邊,趙辰陽呈上摺子後便帶人繼續去到剩餘州縣,與李昭這邊也是斷了訊息。李昭與蘇溪二人帶著三十名兵士去到城中幾處廟宇,作為百姓的暫居之所,同時城門不閉,接附近流民以安身。而後各處選婦人十名,日夜供給米粥以飽腹。眼見各處已是安穩,誰知一場暴雨來襲,又將城中半數淹沒,致使百姓不得不全部擠在高處的岐陽書院這處。

李昭身處府衙之中,不由地擔心起趙辰陽來,他已經五日裡沒有任何訊息傳來了,如今又是一場暴雨,不知他那裡到底是個什麼情形。

數以萬計的災民湧入,便是加上鳳翔府的倉糧也是不夠,都尉帶人盤算了城中糧食,來找了李昭說道,“如今城中糧食已是不足,算下來也只供的百姓十日,若是十日後糧食未到,怕是難捱。”

李昭算著日子,摺子遞到長安怕也有五日,想必京中知曉關中困難,定會派人送來糧食物資,“早先便遞了摺子進京,想來京中派來的人快馬加鞭也要到了,都尉不如派人去到岐州那處守著,若有人來也好第一時間接應。”

不過兩日,京中派來的人也就到了,李昭見來的是雲恪,撇了撇嘴與蘇溪說道,“怕是雲恪來此不止是押送物資,還是來逮人的。”

蘇溪幸災樂禍道,“那你可要好自為之了。”

雲恪此來卻只是開道,其後眾人大概兩日後到鳳翔府,聽得此言,城中都尉方才放下了心。如今鳳翔府多處又被毀,城中已是人滿為患,再無收容百姓之地。現下要做的便是將災民送至附近幾個災情較輕的州分別安置。幸而雲恪此來也帶了些人手,幾人與都尉商議後,先行登記城中災民每戶人口,再分別送至附近幾個地勢較高的州縣。李昭對此算是得心應手,自己列了名目讓下面的人按此記錄,以便將來歸攏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