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自由,平等,博愛(第1/2頁)
章節報錯
關於這次聚會最大的收穫,米哈伊爾只想說,來到俄國這麼久,他還真是第一次有吃撐了的感覺。
咳咳………
另外的收穫就是透過聽周圍人的交流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參與進去的這個過程中,米哈伊爾也在慢慢梳理如今的俄國的知識分子們的思想脈絡大致都有哪些。
沒辦法,要想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圈子裡混下去,不搞清楚各種各樣的政治思想、哲學理念以及藝術觀念那是肯定不行的。
畢竟在這一時期,無論是搞革命、改政治還是搞文學藝術,某種程度上屬於是理念先行,往往都是在有了一個明晰、高貴的理念之後,一大批人便開始追逐那似乎虛無縹緲卻又令人無比嚮往的新世界。
只因在這個社會劇烈動盪的時代,由於封建制度和宗教權威的衰落,間接催生出了思想真空,既然如今的時代已經跟過往大不一樣,那人們為什麼還要過著跟以前相差無幾的生活?
正因如此,哲學家、思想家以及知識分子們便著手進行了一場思想領域的變革,在這其中,還是我們的革命老區法蘭西率先整出了一個大活。
首先就是經由啟蒙運動從而徹底發揚光大的理性主義,讓知識分子們更加堅信人類理性的力量,因此就開始用理念去挑戰**、解釋科學、構想烏托邦,從而造成了一場思想領域的變革。
然後就是革命老區法蘭西當時的國內形勢本來就不好,路易十六這個沒頭腦還使勁擱那跳。
最終,在“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的引導下,於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直接震驚了整個歐洲世界。
路易十六也是被這場革命給搞的摸不著頭腦………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19世紀一大批知識分子如黑格爾、費希特直接就將思想視為歷史進步的動力,黑格爾甚至直接提出“理性統治世界”的哲學命題。
而這對俄國知識分子造成了巨大影響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1831年在莫斯科大學哲學系成立的斯坦凱維奇小組,這一小組主要就是研究黑格爾哲學,倡導個性自由和人道主義。
別林斯基就曾多次參加這個小組的活動。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別林斯基本人的思想其實也是經過了一次巨大的轉向。
在三十年代末的時候,別林斯基一度陷入到了黑格爾思想的泥沼中,大致概括一下就是困在了“存在即合理”這個公式當中,既然社會制度的發展本身會產生它的消滅,而它的殘存,則證明它的暫時合理性。
那麼在如今的俄國,沙皇的統治是不是就具有合理性呢?
在這種思想下,別林斯基有一陣子還贊成起了俄國的**。
不過隨著他前往聖彼得堡,更加清楚地看到了社會的不公平和殘酷,他便嚴格地進行了自我批評。
與此同時,四十年代初的革命高漲、西歐的政治事件以及恢復與赫爾岑的友誼和閱讀大鬍子老馬早年的唯物主義著作等事件的發生,也大大堅定了別林斯基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於是他便不再躲避而是直面現實開始去戰鬥了。
順帶一提,老馬跟尼古拉一世還有一場跨國聯動,大致就是1843年的時候,老馬在《萊茵報》上激情犯罪,痛斥俄國沙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