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米哈伊爾之後真的發展的很好的話,那麼後世的史學家和文學愛好者,大概會把他跟別林斯基的初次見面,當做歷史性的一刻來不斷談論和紀念,乃至深深憧憬著這樣的時刻,恨不得能穿越回去直接跟這兩位對話。

但是很遺憾,米哈伊爾跟別林斯基的會面談不上什麼莊重,甚至完全可以說是簡陋。

畢竟就像前面所說,別林斯基是個窮鬼。

巧了,米哈伊爾也是個窮鬼。

至於說涅克拉索夫,雖然之後那是真的賺麻了,但是現在的話,依舊是個窮鬼。

三個窮鬼齊聚一堂,在如今的俄國不用想就知道是個什麼樣子。

三件破舊的大衣,三個不修邊幅的男人,廉價的酒館和酒精,大笑著推搡來推搡去.........

當然,好歹是文化人,在太過吵鬧的地方談事情也不合適,於是涅克拉索夫心一狠,終究還是將地點定在了一家咖啡館,別林斯基忙完手頭上的事情就去,涅克拉索夫則是親自去邀請米哈伊爾。

現在的話,涅克拉索夫已經帶著米哈伊爾來到了咖啡館這裡,而米哈伊爾在環視一圈後,最後將目光落在了坐在角落裡的那個正在沉思的男人身上。

看得出來,男人在來之前似乎經過了一番鄭重的打理,但是還是能從一些細節上看出對方的經濟情況確實一般。

而那張正在沉思的臉,跟顧故曾經看到過的畫像至少有八成像。

所以,這是真的見到活的別林斯基了?

稍稍激動了一下,米哈伊爾很快就放鬆下來,在涅克拉索夫的帶領下朝著對方走去。

而似乎是聽到了動靜,本來還在沉思的別林斯基突然驚醒然後看向了米哈伊爾他們這邊,只一眼,別林斯基就趕忙站了起來,那種原本在他臉上很是沉重的思索,一下子就變成了某種火焰。

這團火焰就這麼朝米哈伊爾走來。

米哈伊爾倒也沒有愣在原地,而是同樣向前一步,緊接著兩人的手便重重地握在了一起。

“米哈伊爾·羅曼諾維奇·拉斯科爾尼科夫。”

“維薩里昂·格里戈裡耶維奇·別林斯基。”

還不等米哈伊爾開口表達一番對這位當今文壇領袖的敬仰,臉上分明閃爍著激動的光輝的別林斯基就率先開口道:

“年輕人,一位漂亮的年輕人!你寫的實在是太好了!這就是我想在俄國文壇上看到的作品,與俄國大地血肉相連有著某種潛在的律動的作品!”

“您過獎了。”

不等米哈伊爾再謙虛兩句,對方就接著說道:

“我已經迫不及待要為你寫評論了!我有太多想說的東西了!《苦惱》很好,《萬卡》更是直戳我的心窩,沒有人會不為他而落淚的,儘管如今俄國的現實還要比小說更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