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小鞋子》問世(第1/2頁)
章節報錯
《十月》雜誌社裡的編輯們紛紛看了這一篇手稿。
一個姓林的編輯最為情感豐富,拽著手帕哭了好幾回,擤鼻子擤得聲音震天,眼眶都是通紅。
林編輯:“好稿子啊,真是好稿子,比《妻妾滿堂》裡面要好,看那個故事,我總覺得被壓得喘不過來氣,這個故事卻有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氣兒在裡面。”
“我倒是覺得‘問潭’的文筆下降了,我更喜歡《妻妾滿堂》裡面的描寫,讓我想到了民國的張愛玲,比喻用得堪稱是完美,帶著一種民國特有的味道。這個稿子好歸好,裡面的情節有些太刻意了,要是換個人我覺得是好稿子,要是問潭寫,我就覺得他退步了。”
“哪裡退步了?根本就是比上一個小說更好了,能夠拿捏住兩種不同的文風,真的是厲害得要命,也不知道這個問潭過去叫什麼筆名,肯定是個老作者。”
“我也覺得‘問潭’寫了這個文章,更顯得他高明瞭,民國的文章就應該用那樣的文字,現在這個故事是解放後的故事,得用不一樣的筆觸。兩個故事截然不同,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寫出來的。”
一個年輕編輯趴在桌子上,“反正是個好稿子,沒想到劉老師剛來咱們編輯部,就得了這麼好的稿子。”
“什麼稿子啊?”主編就是在這個時候過來的。
本來有的編輯跪坐在椅子上,有人靠著門框抽菸,最離譜的年輕編輯還趴在桌子上,這會兒統統起立站好。
“主編,我們說的是劉老師新拿到的稿子,要我說,可以上咱們的第一版。”
主編來了興致,立即找劉昕武要了稿子,帶上了眼鏡以後,主編就注意到了遒勁有力的字。
《小鞋子》——問潭
主編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漂亮的字型,忍不住說道:“劉老師,你還認識問潭啊,他是北京人?這字寫得可真不錯。”
“哎,他是外地人,不過在咱們北京念大學,以後就算是北京人了吧。”劉昕武笑著說道:“上次《人民文學》開座談會,我去參加了,問潭不是北京人,他是個大學生,現在還沒滿二十歲呢。”
“喲呵。”主編放下了稿子,“那這個問潭是個有潛力的,他那麼短時間寫那麼多稿子,中間還夾雜了去高考,這是個人才,劉老師,你可一定把人給留住了。以後稿子得給咱們《十月》,稿費咱們就按照頂格給他。”
隨著高考的開放,如同雪花一般的投稿信箋會到編輯部裡。
按道理編輯部是不缺稿件的,但是頂尖的稿件仍然是稀缺的,是各大雜誌社所渴求的。
傅明彥的《雙面人生》證明了他可以精準地把握大眾的喜好,《妻妾滿堂》證明了他的文學素養。
現在聽到“問潭”年輕,主編首先想到的就是讓劉昕武和對方交好,把文章留在《十月》雜誌裡。
劉昕武笑著說:“可不光是高考這點事,這個問潭還有一個傳奇事,他的名字叫做傅明彥,大家想一想,這個名字熟悉不熟悉。”
“熟悉啊!”年輕的編輯嚷嚷著說,“北大的那個省高考狀元,那個差點被人冒名頂替的倒黴蛋!”
編輯部立即又熱鬧了起來,《北京晚報》都因為真假傅明彥這事銷量上漲了不少,他們搞文學創作的都關心高考,這事可都清清楚楚。
“人家可不是倒黴蛋,那還幫忙了女兵回家呢。劉老師,下次把人請到咱們編輯部來坐一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