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經過了一天的訓練和探索,孟溪在旅店寫好報告,上床睡覺。

第二天早上,原世界畫面開啟,孟溪和工作組進行每日聯絡。

一邊是走流程的同步工作系統,根據工作計劃互換樣本和物資,另一邊是孟溪和通訊組的同事直接溝通,就一些緊要問題做現場討論。

“超凡文字的翻譯有成果了。”

指揮中心更新了孟溪的工作系統,附加了一個超凡文字的翻譯模組。模組整合了語言研究組訓練出來的人工智慧翻譯,可以實現沙裡語和超凡文字的轉換。

不過因為目前可考的超凡文字還比較有限,翻譯的準確率還沒有計算過,或者說樣本太少,談準確率還不合適。

“現有樣本都能翻譯嗎?”

孟溪問道,並且著手開始掃描自己寫下的超凡文字,檢視翻譯模組的翻譯結果。

“現有的文字樣本都進行翻譯了,包括你剛送回來的石室內的發現……”

孟溪正在翻譯的,正好也是石室內發現的成果。

在那個被節點人開啟的牆上面板上,螢幕裡顯示的超凡文字,現在被翻譯模組翻譯成了沙裡語。

“……可敬的朋友,精靈十一,長眠於此……”

這一段是翻譯的語義最完成的部分,孟溪立刻注意到了關鍵名字,精靈十一。

看來石室真的是墓穴,而且看名字結構,很可能真的是一位初代超凡者。

孟溪對這個名字還很有印象,在紅砂鎮東部的地下遺跡,也就是連線海底之城通道的那個遺跡裡,她曾經在遺跡某些房間的書桌和櫃子上,發現過精靈十一的名字。

甚至海底之城的那個升降梯,還是用一首和對方有關的小詩開啟的。

當時的名字,應該還有一位精靈十九,不知和這位精靈十一什麼關系,會不會精靈十九也有一間石室呢。

初代超凡者距離現在年代過於久遠,許多事情想查都無從查起。

對此,工作組的思路是,歷史的確不好查,但是眼下的線索可以嘗試。

比如石室內的那個系統,以及龍爪大裂谷的遺跡內的裝置。

工作組認為,從這兩處的古老系統裝置入手,加上他們的超凡文字翻譯功能,可以得到更多更準確的初代超凡者相關資料,這比從各民族歷史的旁證入手要有效得多。

不過要做這一步調查,先不說重返石室的難度,他們目前還缺少一樣關鍵技術。

那就是解放者節點人連線系統的技術。

不論是對方手上的終端,還是終端上的拓展裝置,包括對方的仿冒品石碑,都是啟動或者連線系統的關鍵。

他們手上雖然也有微型石碑和節點人定位終端,但是終端只是硬體,其內部的配套連線功能是怎樣的,在孟溪的終端裡存不存在,這都是個問題。

最理想的情況,還是實際調查一下解放者節點人的終端和拓展裝置,不論是得到技術文件,還是得到實際樣品,都會對初代超凡者以及超凡之力的研究起到重大推動。

這麼說吧,現在工作組的研究,就是站在黑箱外做研究,對黑箱內的構造只能一點點推導和驗證,工作進展艱難。

但是如果透過初代超凡者的文明發現去研究,那就是直接進入黑箱內部,沒有了缺失技術導致的隔離,工作進展就會一日千裡。

弄一塊仿冒品石碑,再弄一個解放者的終端和拓展裝置。

孟溪不確定可行性有多大,但也並非無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