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考場內外 小神醫曾芸芸(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137章 考場內外 小神醫曾芸芸
“咚……”晨鐘撞破霧靄, 知府汪其陵的絳紅官袍出現在明倫堂前。
肖平在號舍前駐足,望著木板上新貼的“地字號”紅紙被露水洇濕。他取出曾芸芸縫的棉墊鋪在冷硬的條凳上,忽聽得隔壁號舍傳來啜泣——是個比肖平稍稍年長的少年在抖著手磨墨。
“休要喧嘩!否則逐出考場!”早有衙役過來怒斥。
好在尚未完全開考, 否則隔壁少年會有些麻煩。
“朋友可要幫忙?”肖平隔著舍牆輕聲問。
少年慌忙搖頭, 卻碰翻了硯臺。
肖平笑著遞過備用的松煙墨, 瞥見對面號舍的陳克正將金箔紙片塞進筆管, 見他望來, 挑釁似地挑了挑眉。
第一縷朝陽爬上明倫堂的蟠龍柱時,衙役們抬著貼滿封條的題箱魚貫而入。
肖平撫平卷角的三場題紙, 忽見硯中清水映出一隻青鳥掠過琉璃簷角。
他想起昨夜曾芸芸在燈下替他縫制考袋, 阿豐蹲在灶前煨著參湯, 簷馬在春風裡叮咚作響。
他也想到, 此時在程家集, 母親一定在給自己祝願。只是不知道父親如今在什麼地方, 不知道他是否知曉今日是府試的日子。
銅漏滴到辰時三刻,題牌官捧著朱漆託盤轉過號舍。
肖平望著題紙上“子路問事君”五個墨字,耳畔忽然響起白鷺洲書院的晨鐘。
那年春寒料峭, 講郎立於蒼松之下, 袍角沾著新雪, 說《憲問》此章當與《孟子·離婁》參看:“子路之勇,貴在誠敬;孟子之辯, 要在格心。”
筆鋒懸在宣紙三寸之上, 肖平忽然瞥見硯中倒影。竟是芸芸輔導自己的模樣。
記憶與墨香交融, 肖平筆下陡然生風:“夫以剛直事君者, 猶持玉卮承甘露,其器愈貞,其承愈重。”
隔壁號舍傳來窸窣聲, 原是剛剛那少年正在袖中暗翻帛書。肖平恍若未聞,筆底愈發沉鬱:“昔者卞和獻璞,刖足而不改其志,非為楚王之諾,誠在璞玉之貞也。”
不知不覺,日頭攀上了考場柱子的中段,肖平的題紙已寫就三股。他揉著發僵的指節,忽聞對面號舍一片嘩然——陳克被兩名衙役按在條凳上,鑲銀考籃裡散出金箔碎片。
陳克的漲紅著臉叫嚷:“我父與按察使有舊!”
話音未落,卻見知府汪其陵絳袍一閃,冷聲道:“便是皇子應試,亦須解發袒衣!”
肖平暗暗慶幸,之前自己若是沒有接受檢查,反而可能被有心之人盯上了。考得再好,可能也會惹上麻煩。
因為陳克的事情,隔壁舍內的少年處也不再傳出什麼聲音。
這個意外的插曲反倒讓肖平文思更暢。他蘸飽墨汁,筆走龍蛇:“海忠介公抬棺諫君時,風雪滿薊州。或有勸其稍斂鋒芒者,公對曰:‘欺君易,欺心難。’”
寫至此處,眼前忽現某年冬日見聞。當時陳知縣還未到吉水來,他和芸芸隨著父親散步,看到一老農在縣衙前擊鼓鳴冤,卻被差役推搡倒地。
那日父親擠在人群中,也只能輕嘆:”若海公在世……”
事後,父親暗暗資助了那老農一些銀子,贏得了千恩萬謝。父親卻喟嘆:“百姓太苦了!”
所以到了今日,他最敬佩的人,除了父親外,多了芸芸。因為芸芸在做的事情,能夠讓許許多多的百姓不再苦,甚至還能夠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