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相請 袁源的心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98章 相請 袁源的心思
作為江西四大書院之一, 白鷺洲書院從來不缺銀子,因此書院的講郎待遇一直優渥。在城中,書院為所有講郎都單獨租了獨門獨戶的院落。若是在書院任職夠了年限, 書院則會將這處宅子買下來送予講郎。在書院內, 每個講郎也都有一處獨立、寬敞的房間。
講郎袁源的房間就在內舍不遠, 門前種植了一些花木, 十分清幽。
房間內的茶桌上, 擺放著兩杯香茗。桌前坐著二人,一是袁源, 另一人則是個二十出頭的青年。
袁源對青年道:“賢弟此前一直在臨川家中苦讀, 如何今日突然想到吉安一遊?”
青年道:“考中孝廉之後, 小弟才知讀書欲再進一步, 難之又難。整日閉門家中, 感覺進益有限, 便出來走走。袁兄在白鷺洲書院從教多年,想是有妙法教我。”
袁源道:“賢弟二十有一的年歲便中舉,文名布達江西, 異日拾青紫如草芥。到了我這裡, 何須自謙?”袁源說這番話的時候, 倒不似恭維,而是完全認同自己所言一般。
青年道:“君典兄前段時間來了這裡, 回去後還專門給我寫了封信, 言道此間妙處種種。如何我真的來了, 袁兄卻慳吝一言?”
袁源笑道:“求學一途, 苦不早也。賢弟少即聰穎,後早早中舉,只需在俗世之中磨礪一二, 不難有成。至於如何磨礪,愚兄亦無法提前告知。不過非閑非遊,不可以涉道。賢弟多走走,自然有所收獲。”
青年輕拍桌案,道:“不過非閑非遊,不可以涉道——此言頗得我心。天下有閑人則有閑地,有忙地則有忙人。緣境起情,因情作境。神聖以此在囿引化,不可得而遺也。”
袁源笑問:“賢弟所言已得個中三味。不過,何謂忙人、何謂閑人,可否見告?”
袁源與青年交情深厚,且年長,此言倒是有考校的意味。青年略作思索,道:“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此皆天下之忙人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此皆天下之閑人也。”
袁源道:“看來,你我還是忙人。畢竟,還需要為科舉蠅營。”
青年嘆道:“忙於館閣之中,典制著記,乃小弟平生夙願也。小弟少讀西山先生之《文章正宗》,因好為古文詩,未知其法。及弱冠,始讀《文選》,輒以六朝情寄聲色為好,亦無從受其法也。不知何時,思路有通啊!”
青年的志向,不可謂不高遠。忙於館閣,必須中進士,而且要名次考前才可以。明代科舉考試,第一甲狀元直接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其餘第二、三甲中文學優異及善書者,透過“館選”,即翰林院考試,可以到翰林院參學,稱為“庶吉士”。三年學成之後,優秀者留翰林院工作,次等者出為給事中、禦史、六部主事等。青年所言的讀書經歷,都表明他致力學習正統的文史知識和修辭手法,志願當文學官員,撰寫官修歷史和傳達正統大道的詩賦文章。這番說辭,其他讀書人也會有。不過這些人考中進士,無非將館閣作為跳板,真的像青年這般一心做學問的,幾乎沒有。因此,袁源聽了,確實十分敬佩。
袁源道:“愚兄暫時倒不敢想那些,不過在書院教書,頗有幾個有才氣的學生,有賢弟當年的風采。”
袁源這麼一說,倒是立即讓青年來了興趣。他最喜與人切磋,尤其是年少之人。此次來白鷺洲書院,一個目的就是看一看這裡的青年才俊。
二人說到這裡,卻聽門外傳來喧鬧之聲,隨即看到一群學生走了過來,領頭的幾個,臉上還頗有些憤憤不平。
袁源起身,看到邱乘率先上前施禮,便問:“邱乘,有什麼事嗎?”
邱乘問:“袁先生,這次月考,來自鑒湖社學的肖平得了內舍第二名。請問,這名次是先生您判的嗎?”
袁源立即明白了他們的意圖,點頭道:“乃是我與其他幾位先生共商而定,山長和監院也在場。”
邱乘忙問:“山長和監院也是這個意見,認為肖平可以得第二名嗎?”
袁源道:“確實。”
邱乘一臉不敢相信的表情,但他清楚,袁源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蒙騙他們。站在一旁的殷志幾乎都無法站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