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純屬意外(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76章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純屬意外
講郎袁源要帶領弟子當堂演練破題, 在座的大多數學生都集中精神。
汪洙的神童詩中有這樣一句:“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不僅是在科舉時,平日裡練習切磋, 讀書人也不願居於人後。能在講郎和如此多的同窗面前出一次風頭, 是很多學生都期待的事情。
袁源略一思索, 便給出了第一題:“居則曰:‘不吾知也。’”
這是《論語·先進》中的內容, 原文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 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孔子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因為我比你們年紀大些, 人家不用我了。你們經常說:‘人家不瞭解我呀!’假如有人瞭解你們, 那麼你們打算做些什麼事情呢?
這一段是《論語》中的經典篇章, 大家都十分熟悉。當年督學楊秋池還用這一篇考校過解鑒和肖平。
袁源說完之後, 所有的學生都在努力思考如何破題, 似殷志一般的, 則期待在講堂上一鳴驚人。
肖平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小題文府》中的種種破題。他迅速過濾了一遍自己記住的破題方式,在嘗試模仿前人的技巧擬出破題。
殷志很快想了一個,但覺得平平, 心中十分矛盾, 不知道該不該說出。
一些學生念念有詞, 不過往往有了前一句,卻遲遲想不出下一句。還有一些學生, 習慣將想法付諸紙上, 不過寫了好幾行, 又都塗掉了。
袁源看了肖平和殷志的表情, 心知這二人是有了。他有心叫二人起來回答,卻不經意間看到了坐在講堂後面的曾芸芸正專注地盯著窗外天空中的一行鴻雁。
當日曾芸芸題聯,袁源也在場, 曾芸芸的敏捷才思,讓他印象深刻。詩詞一道如此,八股文呢?袁源突然想試一試曾芸芸的水平,便道:“曾芸芸,可否由你來破題?”
曾芸芸被叫了名字,猛地回過神來,發現講堂內所有的人都在看她。她忍不住問:“怎麼了?”
除了肖平之外,所有的學生都鬨笑起來。
袁源的臉上也帶著笑,又將題目重複了一遍。
殷志等人是知道曾芸芸與肖平關系密切的,倒是期待看曾芸芸出醜。破題哪裡會輕松,看他如何敷衍罷了!到時候,他們不會介意送上嘲諷的笑容。
曾芸芸有些後悔:早知道不來旁聽。這位先生講得倒是不錯,可就是多事。
感受到大家的目光聚攏過來,曾芸芸不願意繼續成為講堂內的焦點,大腦快速運轉,早已給出了破題:“以諸賢而不遇,宜其不能無感也。”
曾芸芸這個破題,乃是先賢際遇之難起筆。選擇的手法雖然是很平常的正起式,但是文筆中卻帶著濃鬱的情感色彩。
袁源十分驚訝曾芸芸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想到如此精彩的破題,忍不住問:“如果這樣破題,你將如何承起和起講?”
曾芸芸暗想:真麻煩,問個沒完沒了。可她不便轉身就走,只好耐著性子道:
“夫諸賢何如人也,而莫之知耶?居而有感,則其望世殷矣!
今夫遇合之難有生所共悲也;意氣之感賢者所不能忘也。士生斯世亦既蒿目時艱矣,而猶然伏處衡茅,又安能默默以終耶?”
曾芸芸道罷,袁源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大家都嚇了一跳,袁源卻道:“實在精彩至極!”
他忍不住又重複了一遍曾芸芸的破題、承題和起講,隨後給弟子們解釋道:“此文從賢能之士遇合之難發起議論,為生當斯世、蒿目時艱,有心報國、無處施展的賢能之士大鳴不平。疏宕之間,有蕭瑟悲涼之感。諸生當要牢記:好的八股文,也是可以淋漓盡致表達情感的!”
袁源講評到此,還不盡興,繼續道:“大家仔細品味,曾芸芸首句正面指出當時遇合之難讓世人共悲,次句承接上句道諸賢之感嘆,第三句闡明諸賢感嘆之原因,第四句切次句,第五句切首句作結。短短五句,層層表達,虛靈圓轉而不滯澀,真是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