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判卷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73章 判卷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沈有容的叔父沈懋學還在白鷺洲書院, 而且很忙碌,他在和其他先生一起判卷。除了他,康嘯林和汪夫子也在其中。
這是一個十分寬敞的房間, 書院的所有先生都齊聚在一起, 倒是十分熱鬧。
白鷺洲書院月考判卷並不像科舉中重要場次那般要糊名。相反, 所有的卷子都是向書院的先生開放的。大家一邊判卷, 一邊可以品評優劣。畢竟, 月考牽扯的利益並不大,也沒有哪個先生會在其中動手腳。
沈、康、汪三人所判, 乃是上舍學生的卷子。
康嘯林道:“轉眼就到了下半年。看起來離縣試還遠, 其實不過是很短的時間。”
汪夫子點點頭, 道:“韶華易逝, 你們看我的頭發都白了。”
康嘯林道:“老當益壯, 寧移白首之心。您老身體還強壯, 思維也敏捷,比我們差不了多少。”
汪夫子搖了搖頭,道:“比不得, 比不得。若真要說的話, 也不過是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我啊, 考了一輩子進士,會試的考官都不知道見了多少, 也不過是平白蹉跎罷了。”
康嘯林道:“您老哪裡是蹉跎了?在家中, 您不是培養了一個進士嗎?在書院, 您培養的進士足有數百個了吧?”
康嘯林說完, 周圍的先生都附和地笑了起來。
汪夫子也笑道:“哪怕是兒子、學生都成了進士,我也希望自己體驗一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感覺啊。”
汪夫子的話激發了大家的共鳴。讀書人白首為功名, 再孤標傲世,心中也有登上朝堂的夢想。可是,想要在科舉中出人頭地,實在太難。在場的這些先生,基本都有秀才或舉人的功名。秀才考舉人要參加鄉試,但鄉試的錄取率很低,一百個參加考試的秀才中往往只能錄取四個。考上舉人了,要參加會試和殿試。會試的錄取率高一點,一百人中能錄取十個左右,絕大多數舉人也是與進士無緣的。因此,做先生、教學生,不過是他們自身壯志難酬的退路罷了。
眾人閑聊了一陣,沈懋學拿著一張卷子,道:“之前曾聽聞,白鷺洲書院的邱乘可為府試案首。看了他的卷子才知,傳聞所言非虛。年齡不大,文筆已經十分老練了。”
康嘯林和汪夫子也看了一下邱乘的卷子。康嘯林道:“吉安府除了白鷺洲書院,其他書院的青年才俊也頗多,哪裡能說得清案首是誰?再者,我看邱乘的功底雖然不錯,但需改進的地方還有不少,萬萬不能讓他生出驕縱之心。”
汪夫子點頭認可康嘯林的話,道:“邱乘有成為案首的潛力,但卻沒有做案首的絕對實力。而且,他的心態有點問題,不能容忍別人比他強一點點。科舉之路漫漫,縱然過了府試,成了案首,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倒是覺得,成為府試案首對他未必是件好事。”
沈懋學道:“年輕人,驕傲一些在所難免。不過,大概也正是因為白鷺洲書院的各位先生都如二位一般嚴格,白鷺洲書院才始終能欣欣向榮。此卷確實不錯,我欲判為甲等。”
沈懋學的評判,只是代表了他自己。康嘯林和汪夫子自然不會反對。於是,沈懋學給邱乘了一個甲下的成績。
沈懋學判完,還補充了一句:“言辭典雅,只是稍顯空泛,否則給一個甲中又如何?”
康嘯林和汪夫子都看過邱乘的卷子,倒也認同沈懋學的評判比較公允。
上舍和內舍的學生並不算多,一個上午,所有學生的卷子都被判完,康嘯林問袁源等外舍的講郎:“可有優秀者?”
一個先生道:“此卷乃是交流生,白鹿洞書院的殷志所作,可為甲等。”
康嘯林接過卷子,發現殷志的帖經題全對,墨義題只有一道答錯了。再看他所作的八股文,已經初有模樣,便道:“殷志的文筆,倒是與邱乘彷彿。可為甲下。”
汪夫子也看了看,道:“有殷志到書院,對邱乘來說是好事。”
就在康嘯林剛落筆,一個先生驚道:“這是何人所作?”
大家一看這位先生提起的卷子,上面墨汁淋漓地寫了“一覽眾山小”五個散亂的大字。
沈懋學一看,頓時大笑:“倒是一個狂生。”
汪夫子並不喜這種行為,道:“就怕他只是嘩眾取寵,並無會當淩絕頂的本事。就看這字,寫得真實醜矣。”
康嘯林好奇道:“程乾,很陌生的名字。”
袁源苦笑著對汪夫子道:“這個程乾,就是幾日前啟年兄送來的兩個學生之一。”
眾人恍然:原來是舉人王啟年的高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