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怕婆娘 來自解鑒的鄙視(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65章 怕婆娘 來自解鑒的鄙視
白鷺洲書院地處江中沙洲, 洲上遍植紅花綠柳。肖平所處講堂的窗子都被開啟,習習涼風湧入,吹得案上的紙張發出沙沙的聲音。肖平有種回到了鑒湖社學的感覺。
微微一走神, 肖平立即集中注意力, 因為先生袁源已經開講:“八股文系源於北宋熙寧之科舉變革。當時, 北宋朝廷決定以經義取代詩賦作為科舉主要內容, 同時廢除諸科。本朝洪武三年, 朝廷詔定科舉法,應試文仿宋之經義, 便是八股文。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 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原文。八股文乃是代聖賢立言, 形式有特殊規定, 正文須兩兩相對。”
為了避免學生聽不明白, 袁源又給學生各自發了一篇八股範文。
袁源道:“這篇《責難於君謂之恭》是弘治九年丙申科的會試題目。大家拿到的這篇時文, 乃是這一科狀元朱希周參加會試時所作。”
緊接著,袁源透過朱希周的這篇文字,具體給大家講述了八股文的規律:“起講先提三句, 即講責難於君四股, 中間過接二句, 複講謂之恭四股,複收二句, 再作大結。每四股之中, 一反一正, 一虛一實, 一淺一深。若題本兩對,文亦兩大對,是為兩扇立格, 則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之法,亦複如之。故人相傳謂之八股。長題則不拘此,亦有聯屬二句四句為對,排比十數對成篇,而不止於八股者。”
袁源講得十分自信,提綱挈領、條分縷析。八股文這一很複雜的問題在他的清晰講授下,肖平很快就弄明白了。
不知何時,講堂後方又陸陸續續來了幾個人,都坐後面認真聽著。肖平看到其中的一人,年齡似乎比袁源還大,頭發已經花白了半邊。
這些人,大概不是書院的學生,而是附近的讀書人,來書院旁聽。白鷺洲書院十分開放,並不禁遊學。也許袁源的名聲比較大,哪怕他講的是比較淺顯的內容,這些讀書人依然聽得津津有味。
一個下午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就度過了。袁源講完之後,並沒有囉嗦,只是囑咐大家好好用功,但要注意膳食和休息,明日上午記得提前來參加講會。
他笑道:“來遲了,可沒位置。”
雖然散學,但是這些交流生並沒有立即回去。不管之前有沒有接觸過八股文,聽了袁源的講述,他們都獲得了不少啟發,忙著交流心得。當然,也有一些不願與其他人交流的,捲起書本匆匆離開。
肖平聽了周圍的同窗談論了一會,也頗有收獲,但他初學乍練,插不上嘴,在大家散去之後也出了講堂。
看看天色還稍早,肖平打算去藏書樓看看。
白鷺洲書院的藏書樓名為雲章閣,藏書甚富。來白鷺洲書院之前,曾夫子就指點肖平,多去那看一看。畢竟在社學,除了四書五經之外,並沒有過多書籍。另外,和曾芸芸待在一起之後,肖平已經被深深影響,深覺多讀書的好處。
雲章閣很好尋,隨便找個人打聽一下就到了。雖然已經是傍晚,但是這裡還沒有閉門,依然有大量計程車子來借閱書籍。
步入其中,汗牛充棟的書籍讓肖平頗為震撼。作為江西大四書院之一,其底蘊在藏書樓中顯露無疑。
肖平在裡面轉了一圈,最終將注意力鎖定在幾排書架上。這裡,全是科考的墨卷,以及白鷺洲刊刻的優秀範文。
肖平剛剛拿起一卷名為《鷺洲會草》的卷子,恰好看到了先生袁源走過來。
肖平趕緊躬身道:“學生肖平見過先生。”
袁源也看到了肖平,微微一笑,道:“肖平,我記得你。你對《孟子》那一句的解義,我記得很清楚。”
肖平道:“學生第一次對四書進行解義,不知規矩,還請先生指點。”
袁源點點頭,道:“規矩可以慢慢學,天分和勤奮卻難得。我看你寫到孟子的‘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得也,求在外者也’。我想問你,你信天命嗎?”
肖平一時間被袁源問住了。信與不信,其實是一個很私人的問題。若是曾芸芸問肖平,肖平可以侃侃而談,哪怕說得不對,也不需要有顧忌。可是面對剛剛見到一天的先生,肖平無法放開。有些話,哪怕認識了一輩子,也不方便說的。
看到肖平的表情,袁源已經猜到肖平的心思,也不鬆口,就是想聽聽他的回答。這也算是對這個讓他感興趣的學生的一種考驗。
肖平有些無奈,略一思考,道:“我欲仁,斯仁至矣。”
聽了肖平的回答,袁源不由笑了,暗贊肖平聰明。
他提出的問題不好回答,尤其是剛剛建立師生關系的兩個人,肖平根本放不開。
何為天命?無非能不能實現自己的追求。讀書人的追求是什麼?多數人想要的無非功名富貴。可是,一個人想求得功名富貴,功名富貴就可以得到嗎?這不是人自己可以決定的。得不到要認命嗎?肖平很聰明,幹脆迴避這個問題,直接引用了《論語》中的這句話,我要實行仁義,仁義就到了。
在這種私人對答的環境下,肖平說信不信命都不合適,過於鄭重可能會顯得虛假,過於真實可能就有悖於綱常。他選擇的回答方式,比較取巧,卻也讓袁源刮目相看。
當即,袁源轉移了話題,問:“既然你來自社學,五經你接觸了嗎?”
肖平道:“都學了一些,不過文意卻只能說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