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深藏功與名 曾芸芸播撒的種子

程恕不得不再次去茅房。

他不敢久留,生怕陳知縣盛怒之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因此,他潛伏過去之後,只聽到了陳知縣的一句話:“果真有作物能畝産二三十石?”

程恕潛回來後,立即送上情報:“父親,剛剛平哥兒大概說有什麼作物能畝産二三十石!”

程啟運有點迷糊,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夢中。畝産二三十石的糧食,他從來都沒有聽說過。難道年紀大了,耳朵不好使聽錯了?可是,縣尊和二兒子不可能聽錯,一定是平哥兒這麼說了。

老天!這樣的玩笑怎麼敢在縣尊面前開?

程恩和程恕則是相視一笑,掩飾不住譏笑:小孩子不知天高地厚,道聽途說亂吹牛皮,竟然敢在縣太爺面前信口開河,接下來有苦頭吃了!

正屋裡,肖平點點頭,道:“確實可以畝産二三十石,而且一年可種兩季,不過下半年那一季産量要少一些。另外,番薯十分耐旱,而且基本什麼土地都能種活,哪怕是山石沙土之中也能長得很好。”

聽到肖平言之鑿鑿,陳知縣忙問:“既然番薯如此高産,為何我們見不到?”

肖平無奈地說:“和苞粟一樣,番薯也是海外之物。不過縣尊如果想要搜尋,倒是不需要去海外,福建就有,縣尊派人去打聽一番即可。番薯的種植也簡單,將番薯切成塊埋入土中,或者將其秧苗插入土中都能成活。番薯有許多妙處,比如産量很高,味道甜美,生熟均可食,還可做甜食,滋補身體,容易繁殖,不怕風不怕旱,可當糧,可釀酒,用地少,省勞力,便儲存等。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都會喜歡吃的。”

說到這裡,肖平想,芸芸,若是陳知縣行動得快的話,你很快就能吃上烤地瓜了。

陳知縣和程意自然不知道肖平此時是這種心思,他二人想的都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那土芋呢?也是海外之物?”程意忍不住問。

“對。土芋也叫土豆,但可比豆子大多了。土芋的産量可能還在番薯之上。它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既可以當菜吃,也能當主糧。另外,土芋不僅耐旱,而且耐寒,在北方苦寒之地也能生長得很好。”肖平只說了這麼多。畢竟關於土芋,曾芸芸也就告訴了他這些。

“對了,用土芋可以做很多好吃地菜餚,比如酸辣土芋絲,土芋燉肉……”肖平突然想到曾芸芸強調的這一點,趕緊補充。補充完,他又咽了咽口水。想起曾芸芸的描述,他覺得這些皇帝都吃不到的菜,實在是太誘人了。

院子裡的三個人,此時聽不清肖平在說什麼,但能看得到他滔滔不絕在描述。至於陳知縣和程意,則是蹙眉思索。

程恩突然想到,不會是肖平這小子使壞吧?他看到大表兄出了風頭,而自己則出頭無望。悲觀之下,破罐子破摔,妄圖壞了程家與知縣的關系。

於是,他站起身,道:“父親,這小子說胡話,希望縣尊千萬不要同他一般見識。實在不行,我去向縣尊解釋一下,說我們和這小子沒什麼關系?”

程啟運嘆息一聲,道:“老三已經說過了他的身份,我們如何圓回來?只希望縣尊不要遷怒吧。”

屋內,陳知縣繼續問肖平:“你是如何知道這些的?”

其實,肖平也問過曾芸芸這個問題。他長時間和曾芸芸在一起,實在想不明白曾芸芸為何會知道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若非他相信曾芸芸,大概也會和程恩、程恕一般,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可是現在,他又不便將曾芸芸推出來,只好沿襲了曾芸芸的說法:“那天,我見到了一個金發藍眼的洋人,他路過文峰村,就帶著苞粟、番薯、土芋等物。他想要些我們本地的飯菜吃,我同意了,他就用苞粟、番薯和土芋和我換。”

不要說普通百姓,哪怕是程啟運、程恩、程恕這些自認為有點見識的人,也差不多一直在吉水生活,他們根本不瞭解洋人。但是,程意和陳知縣曾四處遊學,尤其是陳知縣,在京城待過很久,倒是知道洋人一些事情。他料定若非真的見到了洋人,肖平是肯定描摹不出洋人的情況的。這種謊,他撒不出來。

“苞粟、番薯和土芋,你那還有嗎?”陳知縣問,臉上不由帶著些期待。

“全部被吃掉了。”肖平道。說到這裡,他不由遺憾,哪裡是被他吃了,分明是被曾芸芸一個人吃掉了。

在那個風輕雲淡的下午,他問曾芸芸:“芸芸,既然你有這麼好吃的東西,怎麼不給我留點?哪怕讓我看一眼,你再吃,也可以啊。”

曾芸芸振振有詞:“你去社學那麼久,天氣又那麼熱,回來的時候都壞掉了。而且,外國的禮節是贈與了你食物,你最好就立即吃掉,然後告訴外國人你的感受。雖然我只是個普通的小女子,可是那一刻,我畢竟代表大明的形象,不能罔顧禮儀啊!”

肖平並不知道,當時曾芸芸的想法是這樣的:土豆、地瓜和玉米救得了明朝嗎?我不清楚。可若是能夠加速土豆、地瓜和玉米的推廣,可以救活許許多多的人。

為了給肖平這個未來的官老爺灌輸土豆、地瓜和玉米很好吃的印象,曾芸芸只好盡力描摹。她也不知道這顆種子何時能發芽,只是盡力而為罷了。

當然,她播撒的種子並非只有這一顆。

“平哥哥,你相信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巨大的水球嗎?”

“平哥哥,你覺得大明之外,還有多少個國家?”

“平哥哥,你相信太陽也是一顆星星嗎?”

“平哥哥,等你以後考上狀元,先不要做官,我們一起去遊歷吧?”

……

肖平忍不住想到了那個下午,曾芸芸興高采烈和他商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