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好久不見了啊”...

邱睿面前的一位年輕男孩子說道。

“臣...老奴一把年紀還能見到少爺已經是三生有幸了”!

邱睿正準備要磕頭拜首這位年輕男孩,

卻被男孩一手攔住扶起了身子...

“少爺,看到你現在身體很好老奴就放心了”!

邱睿高興的說。

“這次找你去北疆,我想也只有去最合適了。

“都是老熟人啊。一定把他們安全的都帶回來!”

年輕男孩說著招呼下人給自己和邱睿沏茶。

“老奴領旨...”

“哈哈哈哈“領旨”...都十多年過去啦你怎麼就沒記住”!?

男孩聽著邱睿的話語不禁大笑道...

“聽說北疆都司因糧食緊缺,逃兵過多引發的兵變...”

“但不知少爺為何要極力找到他們呢!?”

邱睿疑惑的望著身邊這位少年...

“西域”...

“因為早在我登基那年,有西域的使臣進諫”!

邱睿聽完少年的話,似驚醒般領悟後說:

“大炮!!!火銃”!!!

“是”...

少年低頭沉默了一會。

“他們曾經可都是朝堂的棟樑,並且都是少爺的忠臣”。

“把他們找回來,老奴不辱使命。”

邱睿激動地說。

邱老對面的這位二十歲出頭的少年,清秀的模樣不減“曾經”的英姿,一對柳葉眉下炯炯有神的目光中散發著與眾不同的“鬥志”。他就是前朝皇帝“建安”....“斗笠”們常提起的“少爺”,亦是江湖稱頌的“步祖”仙君...

火銃,又稱“火筒”世界最早的金屬射擊火器,屬於火門槍。火銃是越國古代第一代金屬管形射擊火器,它的出現,使兵器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也對後來的戰爭形式和軍事技術的發展開展了新的篇章。

古文獻曾這樣記載:

初謂銃手自裝自點放,不惟倉卒之際遲延,且火繩照管不及,每將火藥燒發,常致營中自亂。且一手託銃,一手點火,點畢且託之,即不中誒!今炮手另聚為伍,四人給炮死管,或專用一人擎,一人點放,二人專管裝藥抽換,其點火一人兼傳遞,庶無他失,可以成功。但此法只可施於城守,若臨陣,不無人路錯亂,引軍度奪氣。邊銃可用此法,鳥銃還是單人自放乃便。”

雖然火銃有其自身的弱點,但仍然是古代戰爭中強烈的殺傷利器。自裝自填的火銃更是打仗首選。事實上,當時的古越國時期的“西域”,就以鳥銃分排迴圈齊放的戰術,已在戰場上證明可有效遏制數量佔優勢的敵人。可惜,“永慶八年”的“京師戡亂”,京師部隊雖然有足以有取勝的優勢條件,但在“巷戰”的戰術運用上卻未能善作因應。

京師戡亂的被俘兵士曾反省兩軍的優劣,指出“京師戡亂”之役的鳥銃手,在遇敵軍時,才放銃一次,還來不及再裝藥,眾馬奔騰而來的鐵騎與士兵就衝入陣中。據被俘士兵回憶道,武式“禁林衛”所用的弓其實並不特出,但其精壯戰馬所提供的快速移動力,常令敵方反應不及。

永慶八年的“京師戡亂”中,京師士兵火銃普遍錯誤的運用,使建安皇帝被突入襲來的兵變致“退位”逃難。然而經過十餘年的隱忍及“臥薪嚐膽”,“建安少年”已經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在民間風聲鶴唳。如江湖的“步祖”和各大勢力。“少年”並沒有放棄火器的運用,他已經做到了翻手如雲。決心與“武式”一決雌雄。

“老邱,明日就請你特地跑一趟,去搭救北疆的“老人”。”

“那裡會有咱們的人和你接頭。拜託了”...

邱睿對面的少年說完起身拜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