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八十章 精神上支援你(第1/2頁)
章節報錯
(PS:終究還是趕在凌晨之前寫出來了,食言了,致歉。)
蓋亞八年一月六日,南疆。
接到朝廷軍令之後,南疆戰區迅速行動起來。
在戰區統帥吳起的調動下,龍驤軍跟河內軍,走陸路,抵達布城之後,再橫渡馬六甲海峽,進擊爪哇國蘇門答臘島,也就是爪哇領主烏艾斯的老巢。
蘇門答臘島駐紮著五十萬領地大軍,是烏艾斯最後的底牌。
早在十二月,南洋戰區就已經完成裁軍,每個集團軍由三十五萬人銳減至二十五萬。因此,至少從兵力對比上,雙方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更不用說,龍驤軍跟河內軍還分別留了一些部隊在防區,駐守怪獸巢穴。
兩軍實際出動的兵力,估計還不到三十八萬,如果再刨除輔助兵種,實際出戰的戰鬥兵員,也就在三十五萬上下。
就算如此,在無外力介入的情況下,烏艾斯沒可能打贏這一戰。
因為裁軍之後的大夏軍,早已今非昔比,留下的全部都是一等一的精銳,整個結構也更趨合理,戰鬥力實際上是不降反升。
對付巴東城領地大軍,大夏軍以一打三,一點問題都沒有。
在剛結束的蒙古戰場,強悍的蒙古鐵騎,在大夏軍面前不是一點脾氣都沒有嗎?從頭到尾,蒙古鐵騎都是被大夏軍壓著打,毫無反擊之力。
再者大夏軍雖然是客場作戰,但是橫亙在兩國之間的馬六甲海峽,不過咫尺之遙,是最好的糧草補給通道。
巴東城的主場優勢,其實並不明顯。
過去的一年,大夏專注於華夏統一之戰跟東非戰場,整個南疆一年沒有戰事。等於是說,整個南疆,休養生息了一年。
在戰亂頻發的遊戲世界,這是非常寶貴的喘息之機。
在南疆都護府的統籌下,經過一年的深耕細作,南疆重新積累起滿倉、滿倉的糧食,輕輕鬆鬆,就能支撐起這樣一場大戰。
一年時間,南洋戰區也不是毫無作為。
上至戰區統帥吳起,下至四大集團軍統領,心裡都門兒清,在一統華夏之後,帝國必定要騰出手來,收拾爪哇這個刺頭。
可以說,爪哇之戰的戰爭準備,持續了一年之久。
爪哇兩島的情報奏章,堆在一起,估計能有五六米高,南洋戰區已經將兩島山川地理、軍隊駐防等關鍵資訊,偵查得一清二楚。
可以說,這是一場非對稱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巴東城、爪哇國,拿什麼來贏?!
…………
蘇門答臘島是一個戰場,另一個戰場則是爪哇島,也是爪哇王城所在地。
蓋亞六年,巴東城接連丟失加里曼丹島跟伊裡安島之後,爪哇王室就藉機佔領了爪哇島全境,跟巴東城形成對峙之局。
這一對峙,就是一年之久。
因為實力相當,兼且有大夏這頭猛虎在側,兩大勢力倒是沉得住氣,沒有自相殘殺,否則的話,到省了大夏之功。
安南將軍樊梨花,率領南疆軍橫渡帝汶海;平南將軍楊素,率領河洛軍橫渡爪哇海,南北夾擊爪哇島。
相比龍驤軍跟河內軍,南疆軍跟河洛軍鎮守的防區更廣,也正是如此,兩軍此番真正出徵的部隊,還比不上前者,只有三十五萬人上下。
扣除輔助兵種,就只有三十一二萬了。
好在他們的對手是爪哇國禁軍,該國雖擁禁軍百萬之數,卻是一群從沒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武器裝備也基本停留在純冷兵器時代。
這樣的部隊,大夏軍能以一當十。
兼且相比蘇門答臘島,爪哇島非常狹小,尤其是在地圖歸零之後,可能爪哇國禁軍輾轉騰挪的空間非常有限。
吳起給南疆軍跟河洛軍下的命令,是在半月之內解決戰爭。他還期望著,兩軍能在攻克爪哇島之後,繼續北上蘇門答臘島呢。
等到爪哇島戰役結束,就是蘇門答臘島跟著覆滅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