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十大名劍之承影(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清王朝,京都城,乾清宮。
年過五旬的康熙帝,臉色陰沉的可怕,“沒想到大夏這次竟然捨近求遠,不去打宋、明兩國,竟然打起大清的主意來。”
此時的康熙,就像一頭被挑釁霸權的暮年獅子,面對年輕雄獅發起的挑戰,雖然憤怒,卻感到有心無力。
當初康熙願意加入六國聯盟,也是打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心思,想著南方戰火燒的越旺,北方的大清就越安全。
哪裡想到,竟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幾天,大夏一個又一個的軍團,不斷向北疆行省匯合,往邊境殺來,傻子也看得出,大夏到底意欲何為。
這對大清而言,簡直是晴天霹靂。
堂下站著的索尼、蘇克薩哈以及鰲拜等大臣,也是眉頭緊鎖,眼見陛下發怒,資格最老的索尼道:“陛下,要不將九州鼎獻出,或可解此危機?微臣聽說,就連秦、唐兩國,都主動向大夏獻上了九州鼎。”
康熙擺了擺手,“沒用的。如果是一個月之前,主動獻上九州鼎,或許還有迴旋餘地。現在大夏已經出兵,再怎麼求和都已經無濟於事了。”
說到這,康熙也不無後悔,當初貪心,想利用九州鼎威脅大夏,索取一些好處,不曾想竟埋下禍根,以至引來滅國之災。
在康熙跟諸大臣看來,大夏此番捨近求遠,定是為奪取九州鼎而來,畢竟宋、明兩國可是早就獻鼎了。
他們不知道,蒙古國已經準備攻滅西突厥汗國。
堂下鰲拜見此,出列說道:“陛下,既然和談不成,那就備戰吧!”
歷史上鰲拜是被小康熙幹掉的,荒野中,康熙的年紀比鰲拜還大。此時的鰲拜,正直壯年,還沒喪失當初打天下時的武人風範,也是清軍主要將領。
入主京都城的大清,真正留下的臣子,基本都是滿族大臣,漢臣要麼選擇歸隱,要麼另投他國,很少有留下為大清效力的。
像姚啟聖、周培公、林則徐以及丁汝昌等人,就都投了大夏,只有像曹寅、年羹堯等跟大清糾纏不清的漢臣,才選擇留了下來。
康熙點頭,眉頭卻未舒展。
自入駐京都以來,京都禁軍就自動替換為八旗鐵騎,被困在狹小的京都郡,沒有施展餘地。面對大夏鐵軍,能發揮出幾成水平,實在讓人擔心。
清軍,本就不以兇悍見長。
可正如鰲拜所言,縱然千難萬難,大清已無退路,只有背水一戰。
“傳令,整軍備戰!”康熙下令。
“謹遵聖喻!”
大臣們應和著,聲音卻不怎麼洪亮,有人已經眼神閃爍。
…………
蒙古國,哈拉和林。
黃金大帳中,成吉思汗大馬金刀地端坐上方,四傑中的博爾術跟木華黎,四勇中的哲別以及四子中的拖雷,都一一在列。
“父汗,大夏此時攻打大清,遼金行省必定防禦空虛,兒臣建議,在攻打西突厥的同時,分一路奇兵,攻打遼金,定可一戰而勝。”
說話的是拖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