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敵人跟朋友(第1/2頁)
章節報錯
遣使來賀的八個王朝,就有八種心思。
最沒誠意的當屬蜀漢王朝,使節團在遞交國書之後,乾脆利落地告辭離開,雙方已經勢同水火,確實沒什麼好演的了。
最有誠意的是隋朝,使節團由太子楊勇親自帶隊,不僅帶來國書,還帶來九州鼎,無條件贈與大夏。
隋文帝示好之意,已經非常明顯了。
歐陽朔一笑,既然隋朝這麼有誠意,只要他們能接受在大夏當一名異姓閒王,歐陽朔也不想揮動屠刀,趕盡殺絕。
只是楊勇跟楊廣之爭,不知會如何收場。
最難猜的當屬清朝,按理,清朝也是大夏死敵,使節團卻表現的像大夏朋友一般,讓人毛骨悚然。
偏偏使節團又絕口不提九州鼎之事,讓人云裡霧裡。
最爽快的是宋朝跟明朝,兩個使節團均表示,只要大夏答應不召喚他們的禁軍,就願意獻出九州鼎。
兩個王朝均位於大周境內,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無論是宋太祖趙匡胤還是明太祖朱元璋,都不願跟大夏結怨。
再者又有戰役地圖結下的香火之情,合作也就順理成章。
趙匡胤跟朱元璋兩人就怕,他們在跟大周王朝周旋時,歐陽朔突然動用至尊特權,召喚十萬禁軍,那就讓人頭大了。
對此,歐陽朔自然也是爽快答應。
大秦跟大唐的使節團也都表示,可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獻出九州鼎,至於具體什麼條件,還得雙方派出代表團,進一步磋商。
不管如何,總算是有希望。
倒是雄踞中原的大漢,絕口不提九州鼎一事。
漢武帝定鼎中原,有兵又有地,想來是不願輕易妥協的,自然也就沒有獻出九州鼎的心思。
歐陽朔當時只是笑笑,沒說什麼。
隨著使節團一一離去,整個任務雖然有大的進展,但依然雲裡霧裡,主要癥結就集中在清朝跟漢朝兩尊九州鼎上。
真要萬不得已,歐陽朔也只能行霹靂手段了。
…………
八大王朝的使節團剛走,鳳囚凰就遣使來賀,兩大王朝雖然從盟友,轉為尊從關係,但這並不影響兩人的鐵血之誼。
接著,吐蕃王朝跟西夏國也都遣使來賀。
兩個王朝的使節團都很有意思,吐蕃王朝的意思,是希望迎娶大夏的一位公主,以成世代友好之意;西夏則願意將一位公主,嫁入大夏王室。
和親,古代結盟之不二法寶。
可惜有人坐井觀天,誤判了荒野形勢。
吐蕃王朝的使節團徹底惹怒了歐陽朔,他雖然沒當場發怒,私下跟大臣會面時,卻毫不留情面,“有人怕是還沒睡醒啊,真把大夏當成虛弱時期的唐朝嗎?!是該給他們醒醒神了。”
歐陽朔的這番話,幾乎就是大夏即將對吐蕃宣戰的前奏。正是出於戰前保密的需要,歐陽朔才強忍著怒氣,沒有在接見使節團時當場發作。
吐蕃王朝這次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大周王朝的使節團,在期限的最後一天才堪堪抵達,不情不願地遞交國書之後,就面無表情地匆匆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