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日,蚩尤城。

經過數日的長途跋涉,范仲淹一行,終於在大軍護衛下抵達蚩尤城。

歐陽朔得到訊息,親自在城門口迎接。

得享如此殊榮,唯範公一人爾。

此番隨范仲淹赴任的官吏,足足有三百餘人,可謂陣容浩大。其中,既有自南疆都護府各司署抽調的官吏,也有自各府縣舉薦上來的官吏。

除此之外,就是五十餘位西南大學堂提前結業的生員。

三百餘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年輕。

據行政署統計,山海城官吏的平均年齡,還不到三十歲。隨范仲淹而來的官吏,平均年齡就更低,只有二十七歲。

率領這樣一支年輕的團隊,治理一郡之地,範公任重道遠啊。

中午,歐陽朔在城主府設宴,款待范仲淹一行。

隨行的諸位官吏,眼見君侯如此重視他們,無不感激涕零,哪裡還會不盡全力,輔佐范仲淹治理好梧州郡。

下午,歐陽朔在書房,單獨接見范仲淹。

在蚩尤城呆了一週,歐陽朔自然不是無所事事。對梧州郡的情況,已是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因此,在范仲淹正式上任之前,歐陽朔有必要親自交待一番。

由於梧州郡地廣人稀,歐陽朔只在梧州郡設立四府。具體的人事安排,則由范仲淹和剛上任的行政署長蕭何,共同商定。

隨著領地擴張,對知府的任命,歐陽朔已是逐漸移交給行政署處置。

除非是有什麼特殊人才,需要歐陽朔親自安置,否則的話,他不會再插手行政署的人事任免。

梧州郡的治所,毋庸置疑,就設在蚩尤城。

范仲淹倒是建議,為了消除蚩尤在郡內的影響,可將蚩尤城更名。

歐陽朔想了一下,還是婉拒了此提議。

既然蚩尤已安葬在魔王坡,一切恩怨情仇,就此煙消雲散。蚩尤城對山蠻而言,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感情。

作為【蠻王】,歐陽朔不得不顧及他們的感受。

這點胸襟氣度,還是要有的。

既然歐陽朔都不介意,范仲淹自然也就不好再說什麼。

一路走來,對梧州郡的狀況,范仲淹也算有個感官的認知。雖然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糟糕,但是范仲淹有信心,將梧州郡發展起來。

君臣二人,在書房一談,就是一整個下午。

就在這一番交談中,梧州郡未來的發展框架,就此定格。

交談中,歐陽朔發現,選擇范仲淹出任梧州郡守,確實是一個相當明智的選擇。范仲淹對梧州郡的很多發展規劃,都讓歐陽朔眼前一亮。

比如說,為了打破梧州郡內漢人和山蠻冰封的人際關係,范仲淹提議,將一部分山蠻遷居隔壁的肇慶郡。

相應的,再從肇慶郡遷居一部分百姓,到梧州郡定居。

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極大地改善梧州郡的人口結構,新來的漢人,也有助於破解兩族之間的隔閡,可謂一舉兩得。

歐陽朔對此舉,大加讚賞。

送走范仲淹,歐陽朔長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