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陽朔走進七號研究所獨有的石制大樓時,發現劉默等人早已等著。

“怎麼,三司會審啊?”歐陽朔笑言。

對這些科研人員,歐陽朔卻是難得的沒有君侯的架子,言笑隨意。

研究所十幾位核心成員當中,除了劉默是個異類,其他的可都是一些五六十歲的老爺子。至於他們的學生和助手,自然沒機會出席這樣高規格的會面。

“早就盼著您來了!”

劉默笑著接過話頭,將歐陽朔請到上首入座。

歐陽朔依言坐下,眼神卻是不經意地瞥了一下放在茶桌上的一份檔案。心中一怔,如此看來,劉默他們是真的有備而來啊。

“說吧,又有什麼難題,需要我出面的?”歐陽朔知道,這些科研人員說話不習慣繞彎子,也不磨磨唧唧,直入主題。

劉默等人聞言,嘿然一笑,倒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

對他們來說,效率就是生命。

“您看看!”

劉默起身,將茶桌上的檔案遞給歐陽朔,神情卻是少有的鄭重。

歐陽朔接過,翻開一看,只見第一頁,頂頭的就是一行碩大的標題——《山海城未來兩年工業體系規劃草案》。

“工業體系?”歐陽朔笑著問。

“不錯!”劉默神情狂熱。

歐陽朔點點頭,七號研究所提出的戰略設想,倒是跟他的想法不謀而合。看來太公說的是對的,山海城不缺人才,集體的智慧永遠要強於他個人。

以後,歐陽朔還是要適當地當一當“甩手掌櫃”才好。

現實中,工業體系不算是一個陌生的詞彙。

所謂工業體系,指的是一定地域範圍內,工業經濟活動的有機聯絡、以及由此形成的空間流的整體,即工業系統。

工業體系的構成,除了工業生產機構外,還包括:具有決策和行政功能的管理機構和附屬的發展研究機構;從事原材料採掘、加工或產品修配的廠礦;為生產廠礦服務的物資調運、產品銷售服務等輔助機構。

三大要素,缺一不可。

簡單地以鋼鐵產業為例。

要形成一個完整的鋼鐵產業,至少要包括鐵礦山、石灰石礦山、鍊鐵廠、鍊鋼廠、軋鋼廠、焦化廠、耐火材料廠、機修廠等生產機構,以及負責物資採購、運輸、銷售以及服務等內容的輔助機構,還有管理機構本身。

再往大一點說,還要有附屬的設計、研究、分析試驗、資訊情報等機構。

所有的這些機構,都要在一個體系之內,彼此具有密切的配合或從屬關係,形成各種物質流、人員流和資訊流。

而對一個領地來說,除了各類基礎礦場,其他的機構就要拆解成一個個的工廠,如現在建立的鍊鋼廠;衙門中的各個部門,比如財政署產業司、行政署建設司等等;以及像七號研究所之類的科研機構,西南大學堂之類的教育機構,從而形成內部聯絡錯綜複雜的工業體系。

兩相對比,山海城現在的體系,還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工業體系。

其一,領地之內沒有儲量驚人的鐵礦山,鐵礦石嚴重依賴進口。至於煤炭,那就跟不用說了,極其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