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地圖,鉅鹿城。

項羽雖強,各路諸侯卻不會乖乖地服從項羽的指揮。

歷史上,項羽是透過破釜沉舟,一戰成名,才在反秦義軍中徹底樹立威望的。此場戰役中,項羽卻是沒有這樣的機會。

因此,此時的鉅鹿城,還不是項羽一個人說了算。

各路諸侯,別看不起眼,卻各有各的算計。

如何馴服三十萬諸侯大軍,包括八萬趙軍,成為反秦陣營的唯一領袖,是擺在項羽面前,最為緊迫的一個難題。

如果沒有這兩支大軍的配合,要想進攻棘原城,就是一句空話。

對項羽而言,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殺人立威。

偏偏,現在又沒有宋義之類的活靶子給項羽立威。

就在項羽一籌莫展之時,帝塵代表的炎黃盟,果斷地站了出來。

跟山海盟一樣,此時的炎黃盟賬下,同樣是名將雲集。

其中一將,更是跟邯鄲城,跟趙國淵源不淺,他就是老將廉頗。

黃巾之戰,廉頗證明了自己,深得帝塵的信任。此時的他,儼然成為帝塵賬下的第一大將,跟白起在山海城的地位相當。

跟白起一樣,對鉅鹿之戰,廉頗也是感情複雜。

當初的趙國,已經煙消雲散,成為歷史的塵埃。現如今復國的趙國,不過是歷史長河中偶爾濺起的一朵浪花,終究是曇花一現。

即便如此,廉頗也是感慨萬千。

邯鄲,趙國的國都,被章邯拆得一乾二淨,徹底成為廢墟。

對趙國,廉頗是心懷愧疚的。

長平之戰,正是趙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同樣,在趙國人心中,廉頗又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將。

因此,由廉頗和趙莊出面協調,八萬趙軍順利地歸入項羽賬下。

除此之外,雄霸賬下的吳起,在魏國和楚國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春申君賬下的田單,在齊國也有非常強大的影響力。

如此一來,經過炎黃盟諸將的串聯,各路諸侯的態度漸漸軟化,最終決定,盟軍由項羽統一指揮。

經此一事,炎黃盟在項羽心中的地位直線上升,收穫頗豐。

接下來,就是如何打這一仗。

諸位大將,商議來,商議去,得出一個結論,唯有強攻棘原城。

接下來,註定是一場硬碰硬的大戰。

棘原城的地位位置,實在太好,非強攻不可。

最關鍵的是,鉅鹿城的糧草不足,如果不趁著糧草還充足的時候發起進攻,後果就更加不堪設想。

戰役的第五天,兩城之間的戰鬥,終於要開始。

而此時的歐陽朔,又在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