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好面的老朱(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元璋疑惑的拿起那張宣紙,他倒是想看看,湯和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開頭洋洋灑灑寫著幾字,淺析大明軍隊變革路徑。
惹得老朱不禁想笑出聲,“這般好高騖遠的策論,博人眼球罷了。”
然而,當朱元璋看見正文裡軍政分離四字,眼神瞬間凌厲了起來,認真的看起來那篇策論。
雖是簡單的四個字,卻讓朱元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大明軍隊如今的制度,是在繼承蒙元的情況下,然後參照唐宋加以改良的。
軍政合一的理念,一直貫穿古今,卻很少有人在這方面提出什麼建議。
所以當朱元璋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彷彿是開啟了一個新的世界大門。
本就對軍隊極為熟悉的朱元璋,心中有一種預感,這四個字將會對現如今的大明,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接著,便是宋懌洋洋灑灑寫下的分析。
“太祖有德行有才能,事無鉅細的批閱奏摺,然而每日勞心勞力,卻是處理些芝麻綠豆般的小事,要這一眾六部大臣為何用?”
“草民亦知,奏章也代表著話語權,即是權力的象徵,若隨意分配與大臣,也便相當於權力分化。”
“吾時常想,世間真無兩全之法?”
“可僅以草民的眼界來看,此事確實沒有兩全的辦法。吾祖父曾言,要學會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問題,於是草民又產生了一介疑問,我大明最初的權力,到底產生於何處。”
“是文臣嗎?草民不這樣認為,我認為應該是武將,我大明王朝的建立,不是依託幾介文人的吟詩作對,靠的應當是將士的強大,或者說基礎國力的提升。”
“通俗點來說,拳頭大才是硬道理,把握住兵權,就把握住了權力本身。”
“文臣即便有再大的權力,都只是虛無縹緲的,如空中樓閣,隨時便會崩塌。”
“好!”看到此,朱元璋都不忍叫好。
他發覺自己倒有些小看此人了,翻回首頁,看著那名字,若有所思的說道:“宋懌?宋學士家那位?”
“是的,陛下慧眼。”湯和微笑著說道。
朱元璋喃喃自語了聲:“孺子頗有宋濂之風,打小我就看他聰明。”
下邊湯和也識趣的沒反駁。
蔣瓛看著眼前加密通話的二人,心裡更是癢癢起來,到底什麼策論能讓陛下都叫好。
朱元璋沒再說話,繼續看起了那捲“所剩不多”的策論。
“因此,如何更好的掌握兵權,就成了問題的關鍵。”
“而軍政分離的作用便是,讓將士們變得更為純粹,不參與內政,由此掌握兵權。”
“從此以後,帝王無需擔憂文臣權力過大,也不會再陷入繁瑣的批閱奏摺之中。”
“真正意義上實現,聖天子垂拱治天下。”
看到此處,朱元璋更是認同的點了點頭,下意識翻開了下一頁,只是……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朱元璋默默看著策論最後一頁,那一行冷冰冰的大字,原本滿心的歡喜陡然被澆上一盆冷水。
臉色愈發陰沉,腦門上如同印著一個大大的“?”
抬過頭,看著臺階下的湯和,一臉不悅的說道:“就這?法子呢?”
湯和倒是一臉無辜的解釋道:“據說此子”,在道試中倒頭大睡了一個時辰,法子應該是沒來得及寫吧?”
說完,他還無奈的攤了攤手。
朱元璋皺著眉,難以置信的說道:“睡…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