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應天府。

早朝。

朱元璋拖著“尚未恢復”的身子,坐在龍椅前,吩咐著監事,宣百官“入班”。

禮樂起,鞭鳴響。

文武百官一併湧入,久違的看見了那偉岸的身影,不禁有些心安。

這幾日的應天府,可謂是鬧的人心惶惶。

“叩見皇上。”

大臣們紛紛行禮,山呼萬歲。

僅僅是這段時間程式,總共下來約莫需要兩炷香的時間,大概便是後世的半個小時。

結束後,朱元璋也沒有多言,揚手招呼著黃門太監。

來者那馬蹄衣袖青絲辮,身後跟隨著兩護衛,立在左右,黃門太監緩步上前,手裡拖著聖旨,畢恭畢敬的朗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左都御史詹徽,褻讀皇權、執法不直、故縱下屬,即日罷官免職,流放三萬衛。

起復凌漢,任左都御史,徹查十三道監察御史。

即日趕到鳳陽,肅清監察御史王永年與其間勾結盈私的十七名官員。

左通政使方文林,欺謾、誣罔,褻瀆皇權,貶官三級,罰俸五年。

任北鎮撫使宋忠,兼左通政使一職,肅清通政司風氣。”

“臣宋忠/凌漢,領旨!”

話音剛落,北鎮撫使宋忠,以及才趕到應天府不久的凌漢兩人走了出來。

一時間,朝堂大臣的臉色變得十分精彩。

精明的倒是反應過來,有些明悟。

反應慢的,也是眼觀鼻,鼻觀心,默默不言。

朱元璋點了點頭,面無表情的看著群臣,淡淡喧了一聲散朝。

群臣恭送,禮畢,朱元璋默默撇了眼人群后頭的蔣瓛,一言不發的起身離開。

湯和之事,朱元璋隻字未提,通政使的位置,也是越過了蔣瓛這指揮使,兼任到了宋忠頭上。

……

與此同時,崇明島,一些過時的訊息也傳到了此。

“國公爺,公子來信。”

“念。”

“鳳陽府有變,恐要再起風波,棋子皆暴露,已悉數拋棄;湯和惹得陛下惱怒,陛下對他怕是喪失了信任,自身難保,可嘗試拉攏,蜀王就藩在即,無暇顧及,我等應該有可趁之機,請求加派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