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三。

應天府,紫禁城,奉天門外。

天微微亮。

文武百官便等候在了朝房前。

“詹御史,今日風頭可得讓你出盡了,那《歌鳳陽學府書》寫的確實好啊。”

“大人說笑了,文書也不是我寫的,我不過借花獻佛罷了。”

“哈哈,能討陛下歡心便好,陛下如今對鳳陽府是愈發重視了。”

雖說有著紀律,但文官們還是忍不住竊竊私語。畢竟在奉天門外,禁衛們也看得不算太嚴實。

砰,砰,砰。

三通鼓響,二門大開,一隊隊官軍旗校率先進入排列。

文武百官也肅敬了起來,紛紛按照品級,在左右掖門前排隊。

文左武右,隨著鐘鳴聲響而入,在金水橋南,又等候鳴鞭聲響起,在鞭聲中依次過橋,進入御道兩側候立。

奉天殿外,文武百官聚集。

在百官身後,皆有校尉相向握刀布列。

這便是朱元璋和其他皇帝相比的不同之處,一般來說是文武百官在殿內等待,然後才是皇帝登上御座。

但在朱元璋這裡,則是他先坐好,百官才進來。

不得不說,在朱元璋的注視下進入奉天殿內,臣子的壓力那是相當大。

必須要時刻小心自己的走向,若是出現混亂,那自然免不了一頓訓斥,甚至是捱打。

所以大臣們進入的時候,基本都是低著頭的,不敢直視。

隨著禮樂聲響起,在一聲鞭鳴中,一道“入班”喝唱聲。

文武百官魚貫而入。

紛紛進入御道行禮,山呼萬歲後,禮畢謝恩。

奉天殿外,錦旗招展;

奉天殿內,百官肅立;

百官之前,太子朱標,恭王朱棡依次站立。

這時,唱奏事的聲音也響了起來: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