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借道下邳(第1/2頁)
章節報錯
被所有人牽腸掛肚的涼國世子,此時正無比感謝糜氏憑藉一己之力在徐州劃出下邳一郡作為和平地區。
否則,兵敗的他連跑都沒地方跑。
徐州一役,馬擎的五千兵馬在與臧霸的部屬衝鋒對決之後只剩下四千人馬,況且兵馬大多帶傷。在佔據徐州北部四座城池之後率軍迴歸主力之後徐晃定計突圍。
馬擎突圍的非常順利,徐晃派他這一支人馬奔走最安全的路線,洪澤至陵縣,以北二百里有一段東西向的狹長地帶為下邳國的屬地,也就是安全地帶,只要走過了這裡能夠直達徐州北部,繞過孫氏兵馬主力,北上青州求援杜畿,發青涼武卒南下助拳。
事實上按照徐晃的設想,管亥由東北方向、馬擎由西北方向突擊,他則親率主力兵馬直接北上,三支兵馬應當都能突襲成功與北面的援軍合併一處。
可惜沒有算過孫堅,在彭澤沿線,九江大水賊出身的將軍周泰早已率領船隊駐紮在那裡,在半道上對馬擎的部屬展開突襲。
一方以逸待勞,一方疲於奔命。一方善於水戰,一方北方旱人……作戰的結果已不言而喻。
江東水鬼在大澤中鑿沉了船艙中屯放著駿馬的大艦,馬擎在箭雨中被董鈍從冰冷的河水中救出,搭乘走軻一路北逃,身後的箭矢如雨,追兵如徐。
待逃入下邳國境之後,馬擎說什麼也不向北走了。
“走個屁啊!本來以為第一場仗會在走出下邳國後的厚丘打響,才是孫策的包圍圈,哪裡會想到彭澤湖上居然會有一支周泰的伏兵!走,往哪裡走啊!不走了!”
馬擎說什麼也不走了,他身邊還剩寥寥五百餘人……他不是猛如虎的老爹,三百人還能燒別人糧倉打一場襲營戰。
論學識,集中全涼國培養出的馬世子在當世沒哪個年輕人比得上,但談及勇氣,養尊處優的馬擎還差了些,至少比起馬氏第一代已經少了許多亡命徒的氣質。
所以,他不走了,至少不向北走了。
哪怕向北距離青州最接近,他也不走。
“兄長,不走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啊。”董鈍急的跳腳,前有敵軍主力,後路有周泰的追兵,在他看來停下來比撞上去更加危險,“不走遲早被後面周泰追上,下邳說是和平區域,但咱們要是和周泰再撞上,你覺得這裡不會變成戰場?”
無論是誰,都不會守規矩的吧!
“北邊是敵軍孫策部的主力,如果我們向北與他們遇上,不用多,兩曲人馬,你怎麼辦?”馬擎皺著眉頭,表情是涼州人少見的嚴肅,“你以為現在還是父輩拼生死的那個時代嗎?我被俘或被殺,你能想象對徐青冀三州將士計程車氣打擊有多大?你若被俘,你能想象白帝城南線將士的心裡會怎麼想嗎?他媽的這場仗不打就已經輸了!”
“不向北走,不是貪生怕死,和臧霸對決時我沒後退一步!”馬擎咬著牙,這場仗打得太過憋屈,草原上長大的涼州人和人在彭澤湖上打仗?此時被董鈍含槍帶刺的一頓數落更是感到憤怒,指著西邊說道:“我們向西走,二哥在那邊,糾集人馬,穿過下邳從孫策的背後,在平原上好好和他打一仗……小霸王?垓下就在徐州!”
董鈍不說話了,他只是覺得憋屈,在彭澤湖上讓人把戰艦都鑿沉了,英勇善戰計程車卒與日行千里的寶馬全部淹死在那座湖裡……涼州人與涼州馬不應該這樣死掉!
除了江東人,沒有人應該這樣死掉!
沒有人!
垓下就在徐州,嘿,董鈍喜歡這個隱喻。
因而,馬擎整頓兵馬之後,率領四百部下向西而走,留下董鈍與一百步卒隱藏兵馬的行跡,做出大隊人馬繼續向北行進的假象,隨後追隨大部隊一路向西。
儘管在下邳國境內前行,馬擎等人也是分外小心……若給他五千兵馬,他不會如此擔心,可他們只有五百人。
五百人是什麼概念?
這年頭能活到現在,盜匪都不止這個數目,何況他們衣甲精良,這就好像一夥行走的金元寶一樣,對別人無比的誘惑。
不過真正讓他們擔心的,不是下邳境內,而是界碑的另一端。
“兄長,聽說伯瞻兄長那邊也正打得如火如荼,兗州軍大部入侵豫州,豫州梁國與彭城國已經完全淪為戰場。”董鈍扣著腰刀的刀柄向前走著,臉上有些擔心,說道:“我們要穿過兩個郡的土地才能抵達豫州,還不一定能見到伯瞻兄長,如果先遇見的是打著兗州旗號的軍隊……”
誰都知道,僅僅五百人,遇見兗州大軍意味著什麼。
馬擎看了董鈍一眼,以與他年齡不符的沉著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可董鈍卻僅僅因這個點頭而感到安心。
徐州的氣溫也開始下降了,作為涼州人總是對冬季的寒冷氣息比較習慣,尤其對這些遠離家鄉在外征戰的將士……行軍路上撥出的白氣總是令他們感到熟悉。
漫長的行軍路上,馬擎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又長大了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