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是一個呼喚英雄拔劍而起立不世之功的時代,而這個時代並不缺少英雄。俠義精神經過春秋秦漢的歷史跌宕到了東漢末年仍舊存在,只是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這個時代的英雄不再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大俠,在接下來的天下是屬於那些擁有俠義之心欲以一己之力對抗天下的將軍們。

同衛和等人前往西域所遭遇的艱難困苦相比,馬玩與商隊同行一路上並不缺少歡樂。儘管也有露宿山林同野獸共舞,經歷幾次匪徒劫道卻均是有驚無險。馬玩憑著見多識廣的閱歷與健談的性格很快同商隊上下打成一片,最終商隊首領竟為護馬玩這個小兄弟周全特意改道河東,到了河東解縣城外才與馬玩分別。

站在解縣城門口,左攜彎刀腰插竹笛的馬玩一手環胸一手摸著自己長出青茬的鬍鬚眯起狹長的雙眼笑看這座城高三丈的小城。

這一路走來縱然有驚無險但其中辛苦也不在少數,此時終於抵達目的地馬玩心中自然輕鬆不少,直奔西街尋一個張姓老人。

他是個苦命人,少時雙親死於大火之後便浪跡天涯總是飢一頓飽一頓,這也就養成了他後來極為貪吃,好吃的毛病。不然他也不至於少年時在田地間見到薔薇開得豔麗便將花朵都拽下裝了滿滿一行囊,走一路吃一路。這些年來遊走涼州各地好人壞人見識不少他早忘得乾淨,唯一隻有熹平二年氐人部落裡吃過的臭豬,四年流浪到武都羌部落裡的饃饃手抓肉,還有五年鮮卑寇邊戰場上龐德抓鮮卑獵狗烤來的香味讓他念念不忘,銘記於心。

他還記得關羽曾經說道“西街張老爺子做得綠豆餅最為美味。”

能買到美味吃食,順便問道楊奉位置,何樂而不為。

手裡拿著五個大錢換來的三個豆餅,老人笑著給馬玩裝了三個綠豆餅又從壺裡舀出一碗水遞給馬玩說道:“後生,這豆餅好吃要喝些水,不然會噎到的。”

馬玩接過水瓢,笑著問道:“多謝老伯,我打聽個事情,這解縣有個叫楊奉的人是麼?”

老人抬頭深深看了馬玩一眼才說道:“你找虎頭啊,到東街楊氏武館尋他便是。”

“楊氏武館麼,多謝老伯,家鄉朋友託我送個信兒給他。”把碗還給老人馬玩轉身就走,走兩步他才回頭說道:“老伯再見,您家豆餅很好吃,我家哥哥唸叨了好幾年了。”

楊奉在解縣,或者說河東確實有很大聲望。因為窮苦人家出身他經常幫助鄉鄰況且習武多年,為人仗義豪爽總為人出頭。郡裡窮苦人家出身的少年多願與他為伴,非常尊敬他。

馬玩到陳氏武館時略一打聽就找到楊奉,說明來意後靜靜地席地而坐自包裹裡拿出一個豆餅慢慢咀嚼著等楊奉把信看完。

馬玩貪吃,可現在好吃的豆餅在手他卻捨不得吃了。他沒什麼錢,吃喝都要自己照顧,還有回去給兄弟們帶上幾斛酒就能把他的家底榨乾。

關羽的信不長,楊奉合上竹簡一看馬玩,笑了。楊奉確實不愧被張老伯叫虎頭,楊奉腦袋很大,一雙虎目囧囧有神。

“張老伯家的豆餅?”

“唔…是啊。”

“俺跟長生都是從小吃這個吃大的,長生跟你說的吧。”

“長生?你說關大哥吧,是他跟我說的,真不錯,綠豆味很濃。”

“長生到哪兒都是大哥,他都不曾低頭喚俺一聲大哥。”

“我也不知道,三郎總那麼叫,我就跟著三郎叫了。”

“不遠千里來送封信,雲長交了好兄弟啊,你怎麼認識雲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