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改革開放(第1/2頁)
章節報錯
皇帝為自己倒了一杯茶,喝了一口,繼續道:「一個是糯米砂漿,另一個是槍的發明,這都是其他幾國沒有的,是千秋國可以與強國抗衡的最強武器。
而這兩項的發明者居然出自青雲城。」
趙淺淺一臉淡然地看向皇帝:「莫非您要發兵他國?」
皇帝哈哈笑道:「我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千秋國現在國力虛弱,能自衛就不錯了,哪有能力去進犯他國。」
他話鋒一轉:「不過,如果有人要挑起戰爭,千秋國也不能坐以待斃,勢必反擊,如是能殺雞儆猴那再好不過。」
趙淺淺點頭,此想法與她不謀而合,她向來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誅之。
趙淺淺道:「您不是因為我要投資國子監,才來青雲城的,應該是聽說了青雲城的變化,所以過來看看。」
皇帝淡淡點頭:「不錯,就在半月前,趙司業回皇城提了有人要投資國子監幾十萬兩白銀,目的只是為了能買一個國子監的祭酒一職。這其實也沒有打動我。
讓我疑惑的是,最近三個月青雲城的賦稅上交,每個月都比前一個月多,以前一年上交的賦稅,還沒有最近一個月交的多。
皇城已經有三個月,沒接到青雲城周邊被劫匪打劫的奏摺了,大家都在懷疑是不是下面的官員沒有如實上報。
以往凡縣令總是會從八月開始,每月申請災銀修建青雲城的護城河,只要沒批下來,他就會一直上奏,看得皇帝頭都大了
奇怪的是從十月開始,就再也沒有收到此類奏摺,開始的兩個月,皇帝以為是被人故意拿起來了,直到這月,還是沒收到凡縣令救災款的申請,皇帝就問了一下,讓他意外的是,這幾個月青雲城不但沒有申請救災款,每月上交賦稅都在增加。」
皇帝說得口有些幹了,他端起茶杯喝了兩口,也沒放下,而是看了幾眼桌上的賬本。
趙淺淺補充道:「這讓朝廷感到匪夷所思,以為凡縣令為了邀功,搜刮百姓,但凡縣令執掌青雲縣幾十年,深受百姓愛戴,他不像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人。
就算此事有疑點,朝廷安排人來調查就可以,再說沈將軍就在這裡,如果凡縣令魚肉百姓,他第一個就會向你反映,所以你不會為此事來青雲城。
真正讓你來的是趙司業無意中提起的青雲城的變化,沒有山匪,修了護城河南門橋以及正在修建的北門大橋。」
她頓了頓問道:「我說的對吧?趙大人!」
皇帝定定在看了她幾秒,這丫頭我心裡想什麼都知道,怪不得沈君辰這小子被他套得死死的。
皇帝心想,你說得是沒錯,不過還有一個關鍵點,是我收集了這些資料,發現都是一個姓趙的姑娘乾的,更讓人想不明白的是她曾經是一個乞丐。
皇帝微笑著點頭:「沒錯。」
這就足以讓皇帝動容,別說一個乞丐女,放眼天下也沒有哪個男子有此能耐。
就算有錢修護城河,但糯米砂漿,沒人用過,就算有錢修橋,但能設計得如此巧奪天工的絕無僅有。
還聽說,離青雲城周邊地區的乞丐都在流向青雲城,這樁樁件件太讓人匪夷所思,所以皇帝決定親自來青雲城一看究竟。
這兩日他在青雲城明察暗訪,發現青雲城外除了南山,其餘三座山下都在修建房,而且那種建築是他從未見過,更未聽說過的。
趙淺淺心想,千秋國既然這麼缺錢,如果跟他做生意,想必他不會拒絕。
她試探地問了一句:「趙大人覺得如何讓國庫充盈起來?」
皇帝放下手中的茶杯,呵呵道:「趙姑娘有何見解,不妨說來聽聽。」
趙淺
淺:「見解不敢當,我只是發表我的看法,若有說得不對的地方,請趙大人見諒。」
皇帝道:「但說無妨!」
趙淺淺喝了一口茶,想了想:「我猜測啊,目前朝廷掌管中千秋國的鹽務,修建,釀酒等,這些都是朝廷官員掌管,而官員只是拿俸祿,皇帝是個仁君,只要不出什麼事,一般是不會追究責任。
朝廷對產量,質量要求並不高,只要不低於先前的產量或是質量,或是稍微低一點,說說好話,也就過去了,所以長期以來沒有進步。
一個建築工程少說也得一年半載,因為沒有獎懲,大家都是無所謂的態度,只要在進行就行。
千秋國地產肥沃,只是無人開採,荒地無人種,流民沒有合理管理……」
趙淺淺大致說了一下她瞭解的情況。
皇帝似是贊同,點了點頭:「以你之見,該如何做?」
趙淺淺伸出四根手指:「四個字:改革、開放。」
「哦,如何改革,如何開放?」皇帝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