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的事業有力哥幫忙,夏晚卻只有一個人。她只能一邊盯裝修,走合同條款,一邊泡裁縫屋,將厚厚一疊設計稿變成樣衣投入生產,學校裡的學習還不能放鬆,每天忙碌的腳不沾地。

年後,雜物房原本1排屋子很快就被夏晚新招過來的工人們坐滿,夏晚還出錢買了不少縫紉機和裝置機器,生產效率大大提高。

等到後來,小組長數量也從3個變成10個,最開始一批的婦女們都變成了雜物房的老師傅,漲了工資升了小組長,每天干勁十足的帶著新招聘過來的附近鄉鎮的婦女們熱火朝天的踩著縫紉機。

人多了,裝置多了,生產自然也上來了。

夏晚乾脆改了生產線,將男女裝分開,將改版的和縫紉的也分開。一下子,雜物房天天人來人往,裝置運轉和縫紉機的“噠噠噠”的踩踏聲,送貨車子的“轟隆”聲經久不絕的飄在了黃家村的上空。

樂的村長天天來雜物房轉悠。

一方面是鎮住一些想要撈錢的“牛鬼蛇神”,另一方面還是表示“上面”對這項事業的重視。畢竟,徐主任已經帶了好幾撥其他縣區或是省外的人過來參觀學習。

上下對著雜物房的事業都很是看重。

其實,在夏晚看來,這不過是個不成形的廠子,相較於後世規模化的生產方式,簡直就是個“草臺子”,但現在主要大家經驗少,特別是這種高效生產效率,有規模,有計劃的生產更是少見,只要有任何人幹成功的例子,都有其需要學習的寶貴經驗。

夏晚對於別人的討教,並不吝嗇,寫了幾分方案交給了徐主任,同時低調的選擇了不露面不公開,徐主任對著只有十幾歲的孩子也存了幾分保護的考慮,並沒要求她必須高調,反而讚揚她謙虛謹慎。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這事情就這麼暫時定了下來,村裡人看來是夏晚和村長一直在張羅,外人看來是村長一力扶持,看不見夏晚的功勞;在雜物房的人看來,夏晚這個幕後老闆慢慢變成了服裝設計師,只籤籤重要的單子,很多時候都是村長或者老裁縫過來盯盯生產。一下子夏晚身上的擔子也輕鬆了,也隱藏了她的痕跡。

當然,最重要的設計和採購等事情夏晚還是抓在了手裡,抓大放小,讓她更有精力去做設計。畢竟,雜物房生存的根本就是衣服好不好看,生產出來的衣服質量上不上檔次。

夏晚這邊緊鑼密鼓的擴大自己的雜物房流水線生產,江峰那邊裝修了大半年的湖市“夜色”,選在了一個黃道吉日的夜晚開了。

不說這個ktv是湖市首家,全省第二家,就是它的佔地也極大,ktv內部裝修更是金碧輝煌,十分高階。包廂裡唱歌的裝置國外進口,不想唱歌的,給你端上來吃的,更是一流大廚做出來的火鍋烤串炒菜等種種美食,個個保證賓至如歸。

一流的服務,一流的裝置,一流的檔次,全所未有的體驗,讓湖市乃至周邊縣區的人蜂擁而至。

當晚,近千人慕名過來,如潮的讚美評價讓湖市“ktv”一炮打響,徹底成為家喻戶曉的最大娛樂活動場所,場場爆滿。

這段日子,作為湖市“夜色”老闆江峰被眾人吹捧,個個在他面前說好話託關係見他,目的不過是為了一個湖市“夜色”的包廂,這對於現在的他來說根本就是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辦成,但對於這些人來說,想要一個湖市“夜色”的包廂卻是比登天還難。

一時間,江峰簡直在眾人眼裡成了比力哥還要牛逼的大人物,從前攏在李哥身邊的小老闆全攏在了江峰的身邊,不說喝酒點菸,就連出行隨便一個電話,有的是人排隊給他接送。

江峰事業得意,感情上更是順風順水。

之前,小美對他還有幾分若即若離,現在江峰搖身一變成了“夜色”老闆,每月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收入,一下子就完全得到了小美的芳心。

小美甚至還搬進了江家,每天為江家父子洗手作羹湯,很有賢妻良母的風範。

連著幹了小半年的家務活,事事照料妥帖,對著小胖也有了長輩的溫和慈愛,日日給小胖研究營養餐,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讓他發胖,有了女主人的江家也一下子變得溫馨不少。江峰衣來張手,飯來張口,每日穿著得體、熨燙平整的西裝,得了不少人的誇獎,連著力哥這個圈子的人,也在開始調侃。

夜場裡。

今天的江峰窩在沙發裡帶著幾分心不在焉,坐了1個小時,酒就喝了三口,話也少,眾人玩鬧著,有人心細發現。

“江老闆,今天不行啊,酒就喝了這麼點,不給我們力哥面子?”

邊上有相熟的小老闆調侃:

“哈哈哈,你們仔細看江老闆,最近有沒有不一樣了?”

眾人目光自然聚在江峰臉上,人精神,衣服也平整精神,皮鞋鋥光瓦亮。幾個有家室的男人馬上就懂了,一個男人在外面打拼,家裡有沒有女主人在,很容易就能看出來,男人做事總是帶著一些不耐煩和粗糙,有些細節,只有家裡的女人才會關注到。

“哈哈哈,果然不同,精神得很!是不是家裡有人管著啊。”

力哥坐在江峰旁邊,聽了目光一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轉臉變成一張笑臉,道:

“我前幾日,看小老弟挽了一個美女逛街,只以為自己看錯,結果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