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洪波坐在辦公室內看著外交部門發來的訊息,愁容滿面。

沒想到此次趙原參與醫院船援醫行動,屢次三番遇到棘手的問題,先是在尼亞國遇到了海嘯,隨後在水文國遇到了來自拜國的瘋狂粉絲——一個重要病人。

對醫生來說,粉絲多了,並非什麼好事。

尤其是身份特殊的病人。

大家都知道拜國的皇室成員特別多。

據說這個病人不僅是皇室成員,在拜國的綜合實力排名前五。

他透過諸多關係,邀請趙原擔任主刀。

若不是牛人,也追不到水文國。

至於趙原也沒必要在執行任務時,接下這個病人,徒增工作量。

常洪波知道醫療這種事情,並非慕名求醫的病人,身份尊貴,越是好事。

相反,對醫生而言,這是有壓力的。

他是業務出身,知道任何手術都有風險。

常洪波望著桌面上那份關於趙原在千羅群島幫助當地基建公司解決問題的材料,忍不住嘆了口氣。

這份材料原本是個加分項,可以說明趙原在此次行動中做出的貢獻。

但如今,卻不能上報了。

因為,倘若手術失敗,這份材料就顯得有點諷刺了。

醫生真的不好當,太苛刻了。

只能保證永遠正確和成功,否則,失敗一次,就會沾染汙點。

尤其是像趙原這種,已經站在巔峰的人物。

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拿著放大鏡,盯著你,只要你犯下一丁點錯誤,帶來的將是無盡的打擊。

這便是所謂的站得越高,摔得越慘。

海軍醫院的會議室內,再次聚集了許多專家,除了胸心外科之外,還多了介入科的專家。

介入手術不知不覺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

以前是個新生事物,接觸的人不多,所以從事這個方向的醫生,雖然一開始摸著石頭過河特別艱苦,但伴隨著市場變大,接受的病人越來越多,輔助手段越來越高明,所以介入手術已經沒有了原來的神秘面紗,變成逐漸普及的治療手段。

不過,在絕大多數醫院,介入科是獨立出來的一個科室。

此次介入科的專家主要是想看趙原是如何做這臺手術的,他們看過病人的資料,介入治療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很難做到徹底根治。倘若用開胸或者腔鏡的方式,可以處理得更加徹底,但病人的身體又是個問題。

不過,這名專家知道趙原在介入治療的水平很高,畢竟他曾經用介入法處理過肺動脈夾層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