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些圍著胡長安等人計程車兵,自然也是在傅友德的帶領下回去領罰了。

望著遠去的眾人,胡長安不由皺了皺眉頭。

看來日後,還是應該多走走上層路線啊。

眼下胡長安銷售的商品和針對的改革,大多隻是面向勞動階級。

對上層,胡長安的滲透力度還不夠,這才會導致時不時受到突如其來的誣告和陷害。

胡長安覺得,是時候多發明一些產品籠絡一下上層了!

回到府裡,胡長安剛想思考一下用什麼產品籠絡人心,就被小廝突如其來的彙報打斷了思路:“胡公子,李管事的書信來了!”

“您之前不是派他去嶺南收購甘蔗麼,現在李管事已經收購了一批甘蔗,明天就可以運到胡府來了!”

“李管事本人還在嶺南沒有回來,說是眼下正值甘蔗收穫季,他要繼續在那邊收購點甘蔗。”

說著,小廝恭敬的把李管事的書信遞給了胡長安。

胡長安看完李管事的書信,滿意的點了點頭。

雖然今天被結結實實的嚇了一場,但好歹還是有好事發生的。

李管事在嶺南,可是用低價收購了好多甘蔗渣。

原本甘蔗渣就是甘蔗榨汁留下的副產物,沒人來收購就要被當地的農民當成飼料或是肥料隨便處理了。

眼下竟然有冤大頭不遠萬里的來收購這種下腳料,當地的農民自然是樂的把甘蔗渣統統賣給李管事換錢。

嶺南的物價原本就比應天府這裡便宜,李管事收購的還是別人不要的甘蔗渣,花的錢自然是不多。

李管事實際花的錢,遠比胡長安的心理預期低得多。

更何況李管事手上可是有朱元璋親筆寫的手書的,各地官員自然是給李管事大開綠燈。

原本要收的雜七雜八的過路費,統統一毛錢都不要出。

看到這,胡長安也是十分滿意。

作為商人,哪個不想用最少的價格收購最多的原料呢?

其實胡長安也有考慮過讓當地農民直接自己釀造朗姆酒,然後由他來統一收購。

不過這樣一來,花的錢肯定比直接收購甘蔗渣多。

而且朗姆酒畢竟是液體,分量還是有的。

考慮到古代的交通,要把這麼多朗姆酒運到應天城,路上的花銷可不小。

再說釀造朗姆酒是一門新技術,胡長安怕到時候沒人去指導這些百姓釀酒,導致他們釀出來的都是不能喝的下腳料。

所以綜合考慮,胡長安還是決定讓李管事直接在嶺南當地收購甘蔗渣,然後直接運送到應天城來統一釀造。

將看過的書信交給下人,胡長安美滋滋的等待著明天的到來。

......

第二天下午,胡長安策馬來到了作坊。

原本的作坊已經被擴建。

在肥皂作坊的旁邊,又建起了一片酒精作坊。

此時的酒精作坊前,李管事去嶺南收購來的甘蔗渣已經到了。

新招募來的工匠們正賣力的把甘蔗渣搬進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