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酒精(第1/2頁)
章節報錯
會寫字的,就歪歪斜斜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
不會寫字的,就咬破手指,鄭重的留下了自己帶血的手印。
朱元璋看著這斑斑駁駁的萬民請願書,不禁感動萬分。
這,是至純的民意啊!
看來胡長安在江寧縣,必是為百姓做了大事情!
這其中,必是有什麼隱情!
朱元璋緩緩合上了這萬民請願書,準備親自徹查此事。
如果胡長安沒有問題,那朱元璋自然會還胡長安一個公道。
若是胡長安真的有問題,朱元璋也會看在這萬民請願書的份上,饒他一命。
......
深夜,養心殿中的燈火,還亮著。
朱元璋細細翻看著錦衣衛呈上來的胡家賬簿,不由越看越心驚。
這每月二萬兩銀子的收入,竟真如胡長安所說,是他透過經商,一文一文的賺來的!
賬本上,清清楚楚的寫明瞭每天售賣出的肥皂數量。
在朱元璋看來,這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
不過聯想起肥皂在應天城中的火爆銷售情況,朱元璋也是很能理解。
畢竟這應天城中五萬多人口,基本上都已經用上了胡長安的肥皂。
而且朱元璋聽錦衣衛說,哪怕是在遙遠的西安,都有商人在倒賣胡長安的肥皂。
照這樣算下來,每天賣掉一萬枚肥皂,這銷量也是正常。
更何況除了肥皂,胡府還有其他的產業,加起來每月收入二萬兩銀子,也只能說是個正常收入。
看著胡府的賬本,朱元璋真是驚得下巴都要掉下來了。
沒想到這不起眼的商賈生意,還真是賺錢!
要是朝廷也能想這些商人們收取賦稅,那國家豈不是就再也不用擔心沒錢了?!
當然,這也只是朱元璋隨便想想罷了。
畢竟朝廷大規模徵收商稅就是變相鼓勵大家從事經商活動,這可是萬萬不行的。
如今大明剛剛江山穩固,正急需壯年勞動力開墾荒地。
要是大家都眼饞商人所獲得的超額利益,跑去經商,那大明的糧食從何而來?
更主要的是,商人透過各處奔走獲取大量財富,這本就是一個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在古代交通不便,資訊不通暢,朝廷很難對這些四處奔走的商人進行有效管理。
所以在古代,不收商稅並不是統治者不想收,而是根本收不到!
這些商人們,上個月還在應天城,或許下個月就跑到蘇州府。
那麼這稅,究竟是應天府收,還是蘇州府收呢?
更重要的是,這些商人們可不會老老實實的把自己的賬本交出來。
就連在現代社會有了完善的資訊網,偷稅漏稅的事情都是屢見不鮮。
大家出來經商都是逐利的,只有可能少交稅,根本不可能多交稅。
所以官府也只能象徵性的向這些商人們收取一些費用,聊勝於無罷了。
放下令朱元璋頭痛的商稅一事不提,朱元璋又想起了另一樁事情。
據李善長說,胡長安在抗疫時偷偷夾帶私貨,推廣肥皂。
這,究竟是事實,還是謊報軍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