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關堡。

鎮公所外。

數十個篝火在熊熊燃燒著。

朱慈炤在路上收攏的流民、高家屯的難民、以及沿途收留的百姓圍著火堆,狼吞虎噎的吃喝著。

值此亂世。

能混上一口吃的已然很不容易。

結果到了朱慈炤所在的羊關堡,不僅米麵蔬菜管夠,甚至還能分到些肉乾之類的葷菜。

他們大部分家園被毀,家中親人被殺。

原本連活下去都成了問題,而現在朱慈炤不僅給了他們吃喝溫飽,甚至作出保證,絕對會向那些欺壓百姓的官僚復仇,讓後金蠻夷血債血償。

這千餘難民,已經成了朱慈炤最死心塌地的追隨者。

隨著朱慈炤從鎮公所走出。

透過系統編制而成的騎射營、野戰營、五個斥候營士卒全部列隊迎接,向永王殿下行禮。

與系統介面那些乾癟的數值不同。

雖說五個新編斥候營的一級兵還顯得極為生澀,與其說是軍人,不如說是剛丟掉鋤頭蓑笠換上鐵刀木弓的農民。

但,即便如此。

六百多號士卒,以相對整齊劃一的規模立在朱慈炤面前,依舊給人種壓迫感。

這千餘死心塌地的難民、六百多絕不背叛計程車卒,便是朱慈炤此時的基本盤,更是他收復遼東,與後金滿清決戰,重現大明榮光的起步家底。

望著這千餘難民,朱慈炤心道,大戰在即,羊關堡的防禦任務艱鉅,可不能讓他們閒著吃白飯。

琢磨了會後,他做出決定。

騎射營和野戰營自然是日常操練,負責整個羊關堡的治安穩定。

第一、第二斥候營的二百餘新兵,全部撒出去,在羊關堡周圍搭建暗哨崗亭,負責監視周圍情況的同事,也可以捕殺山野獵物,為羊關堡提供肉食。

第三、第四斥候營兩百餘新兵,領著僱傭的五六百羊關堡居民,砍伐樹木、堆積土石,建造建議城寨,準備接敵……包括楊傲天留下的百餘老爺兵,也被朱慈炤給收繳了武器甲冑,發配去搬運木石土方了。

第五斥候營一百餘人,則被朱慈炤臨時編造成輜重營,領導著千餘難民中除了老幼婦孺外的所有人員,承擔起修補兵甲、打造運輸木車、建造房屋、製造兵器、從羊關堡周圍村鎮運送物資之類的工作。

當然,作為非專業性的技術人員,這些新收攏的人口和第五斥候營的百餘新兵效率絕對不高。

但,暫且死馬當活馬醫。

待日後發展壯大後,再成立專業性的輜重營,並利用系統培育專業性的各行業工匠。

當然。

在羊關堡周邊探查情況、收購糧食物資時,若是碰上專業性的匠人,那也是不遺餘力、不惜代價的僱傭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