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出門(第1/3頁)
章節報錯
蘿蔔乾晾在外面,風吹日曬的,沾滿了灰塵。
陳景年連泡再洗地弄了兩三遍,才把蘿蔔乾攥幹水分放到一個瓷碗裡,放了點鹽,又倒了點醬油和醋。
此時的蘿蔔乾、茄子幹、豆角乾和豇豆乾等乾菜,作為白菜和土豆的輔菜,是北方人過冬時的常備的菜品。
每到秋天,蔬菜大量上市。婦女帶著孩子拿上菜票和錢在菜站成麻袋的那麼買,運回家切成絲或者條晾曬起來,能吃上好長時間。
“手上寫,嘴上念。”
陳景年從廚房出來,見囡囡有點溜號,眼睛時不時地看著窗外,伸手敲了敲桌子。
“大姐讓默唸的。”
“大姐可不會讓你每天吃果子。”
長姐如母,姐姐陳慧玲對囡囡比較嚴厲,而陳景年就變著法地寵著妹妹。
把盒蓋蓋好,毛巾抖了抖,放進了抽屜。
“今兒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囡囡在小米鋪成的米盤上搖頭晃腦地邊說邊寫。
她不怕哥哥,卻非常懼怕大姐,所以大姐教給她的這些詩詞,早就背寫得滾瓜爛熟了,而哥哥,呵呵,只要眼睛一紅,一切都解決了。
“囡囡,咱古文裡就別帶兒化音了啊,還今兒!”
“那就明兒!咯咯咯......”
“中午燴點飯,晚上熬白菜湯,再貼幾個鍋貼。”
陳景年由著妹妹笑了一會,才轉移了話題。
可是他的話對剛吃完果子的囡囡毫無吸引力,小丫頭“嗯”了一聲就把他打發了。
鍋貼就是玉米麵大餅子,不放白麵的話,口感很糙,哪有糕點好吃。
深知自己暫時失去利用價值的陳景年坐在囡囡的對面,掃了一眼這間屋子,灰暗的牆上,掛著幾個鏡子框,框邊彆著不少的老照片。
除了這些照片,有一面牆上貼滿了各式各樣的獎狀,這些都是陳慧玲、原主陳景年和囡囡得的,金紅相間的獎狀可以說是最好的裝飾,將這間老房子映襯得格外堂皇。
這間屋子原來是大姐和囡囡住的,因為家裡人接連生病,尤其是導致陳景年借體重生的那場大病後。
母親在傳送完父親,一發狠,把父親用過的衣物和物事統統都燒了。不僅連牆皮、地面都戧了,還薅了蒿草點了個衣服箱子,煙熏火燎地弄了好幾天。
等母親去世後,陳景年做主把他和父母住的那個屋,當了倉房,
“哥,我想媽了。”
囡囡忽然抬起頭,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媽?”
陳景年想起自己在重生後,曾經多次確認,都沒找到前世那座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眼淚也流了下來,苦笑著說道:“哥也想啊。”
忽然間的情緒波動讓他沒忍住,眼淚瞬時湧出眼角。
囡囡咧開的小嘴立馬就合上了,像是惹了天大的禍事一樣,手腳無措地看著哥哥。
“斧子、斧子在家嗎?”
“在!”
門外傳來的聲音打斷了屋子裡傷感的氣氛,陳景年撣了撣眼角,應了一聲。